分享更多
字体:

旧闻记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6 01:39 来源: 中国经营报

  马连鹏

  “我退休前是新闻记者,退休后是旧闻记者,多年来,我是学者和记者的两栖动物(这是戴园晨先生给人戴的帽子)。我大概属中等阶层吧。”杨继绳如此定位自己的身份。

  他特意用了“中等阶层”,而不是更常见的“中产阶层”。因为在他看来,决定社会地位除了财产以外,还有权力、声望等等。而知识分子因为有话语权,他们的情绪更容易表达出来,所以他们之中多数人是中等阶层,他们表达的不仅是中等阶层的诉求,也反映社会底层的诉求。

  有近四十年新闻职业经验的杨继绳对话语权的觉悟是从三十年前开始的。彼时的中国刚刚结束动荡的十年,年轻的新华社记者杨继绳拿出自己记者生涯头十年的数百篇作品,发现“90%是在为‘四人帮’说话,能留下的,只有两三篇,不禁深感羞愧,付之一炬”。

  时代很快给了杨继绳弥补“耗费了10年青春”的机会。在体制内最核心的媒体机关亲历社会剧变的他,不仅有机会最早接触权力中心改革开放思想的形成与下达,更可俯下身去探查中国大地上最底层民众被压抑许久的原始创业激情的迸发。在这个过程中,杨继绳发表了数以千计的新闻作品。第一手的调查资料勾画出了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现实图景,在此基础上,杨继绳跳出体制内媒体新闻宣传或者下情上达的窠臼,开始独立思考研究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并发表了数百篇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

  他的许多观点不仅常常引起理论思想界的争论,还直达天听,得到国家决策层的关注。尽管这种关注,有时并不是源于支持。但也正是这种学者的独立姿态,使他被看做体制内研究真问题的人之一。

  现在,杨继绳已经退休多年。体制对他的约束更小了。“如果说共产党员这个身份使得我的言论必须有一定的底线的话,那么,在对待历史,对待政治,对待社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底线,那就是说真话,求真理。”杨继绳如是总结自己的立场。

  如今,他的一半时间编《炎黄春秋》,一半时间搞自己的研究。“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我亲身经历过的历史。如改革开放、大饥荒等。这些年陆续出版了记录中国改革历史的《邓小平时代》、研究中国改革前后阶层变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析》等著作。

  杨继绳认为,自己的阶层分析研究室是改革开放研究的副产品。改革开放前后几十年间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也算是历史。旧闻记者是研究和记录历史的,“退休后没有采访新闻的条件了,只能搞旧闻。历史和新闻是相通的,这就是‘信’,即真实可信。”

  杨继绳坦言,如今,他的圈子都是关心政治的书生,且“老年书生更多一些。” 这些老一代知识分子以“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精神,梳理往事、针砭时弊,继续着书生问政的责任担当。

  但他们并没有关闭接受新知的窗口。杨继绳有自己的微博(http://weibo.com),虽然没有精力“打理”,但他时常关注。这个原来国家通讯社的高级记者认为,“每一个写微博的人就是一家通讯社。微博大大提高了公众对国家大事的参与度。微博将是推动中国变革的一支重要力量。”

  杨继绳

  湖北浠水人。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在新华社工作35年,1984年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992年被评为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多年兼任中国新闻学院教授,曾在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境外大学多次做过访问学者。在工作期间发表了数以千计的新闻、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报告文学等作品,发表了数百篇政治经济评论和学术论文。他出版的学术专著《邓小平时代》《三十年河东》《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分析》等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1年从新华社退休后,先后担任《中国改革》等多家杂志的编委、顾问。2003年加入《炎黄春秋》杂志社任副社长至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