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债和解寻求中国支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6 01:39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张国庆

  2011年的世界政坛好似好莱坞大片。无论是卡恩事件,还是美债风波,都极具戏剧要素,可以说,现实比剧情还要丰富和戏剧化。

  1 政治闹剧背后的话语权之争

  继4月16日美国公共债务触及14.29万亿美元的上限“天花板”以来,美国国会两党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一直保持谈判-失败-再谈判的进程。终于,最后达成的减赤表明,美国将提高债务上限至少2.1万亿美元,占目前美国国债总额的16.8%,并在10年内削减赤字2万亿美元以上。

  对于这场债务口水战,媒体普遍认为,党派之争是问题的关键。其实,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在削减赤字这一方面本身并无异议,因为他们都知道如果国会不能在8月2日前提高公共债务的上限,美国将面临违约风险。一旦美国发生债务违约,美国国债收益率将飙升,从而带动整个市场借贷成本上升,引发全球金融动荡。

  但党派之争,却并不是此番较量的本质。正如美国媒体指出,问题的关键不是数字,而是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原则分歧。奥巴马总统希望通过提高富裕阶层税款来减少赤字,而共和党则希望减税,限制政府规模。

  两党的美债上限之争,其实是不同的经济发展路线的斗争。说到底,是对国家未来的不同看法所致,是经济话语权之争,很难调和。加上选战的因素,共和党更是要紧抓奥巴马的弱处不放,所以,这种纠缠,将会持续到明年大选之前。

  就最后通过的复杂异常的妥协案看,共和党留下了诸多伏笔,可以多种方式在未来一年多时间里制约奥巴马,这意味着,美国经济将会因此受到很大拖累,世界经济形势也因此而多出了几许不确定性。

  看上去,奥巴马松了口气,也在现实版的《生死时速》中踩住了刹车,但事实上,他已经是输家。在整个危机过程中,奥巴马的支持率都在下滑,民众对其执政越发没有信心,他对于民众和媒体的影响力在进一步下降,曾经有过的话语权优势几乎已荡然无存。

  相反,共和党却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减缓举债速度、遏制奥巴马加税欲望、进一步增加在预算问题上的话语权。事实上,在博纳及共和党人看来,奥巴马的“大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是问题本身,其“我花你付”的哲学将会引发新的经济灾难。这也强化了共和党上台的欲望,觉得美国到了两条发展路线斗争的关键时刻。对于施政话语权的渴望,如今已到了极强烈的程度,这一点,从以温和著称的洪博培都开始强攻奥巴马即可见一斑。

   三大评级机构也松了口气,因为它们并不真的想下调美国的评级。此前评级机构的警告,更多的是在施压两党做出妥协,因为一旦美债违约,评级机构将不得不面临下调美国评级的尴尬局面,而消蚀美国的公信力和经济话语权,是其最难做出的决定。

  2 市场早已过了容易被忽悠的年龄

  最耐人寻味的,还要说是市场的反应。从美股暴跌来看,投资者并没有将债务协议视为解决美国庞大债务问题的意义重大之举,相反,他们担心,在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低迷的情况下,紧缩措施可能给经济造成更大冲击,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承认,美国已经进入所谓“失速”的状态:企业利润不再增长,就业没有得到创造。这多少也意味着,美国政治决策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在下降。

  从表面上看,三大评级机构没有下调美国评级,但在许多民众心中,评级已经下调了。事实上,包括美国媒体的国际舆论都认为:这场风波有妥协而没有赢家,是急救而不是根除,是缓解而不是病愈,是迫不得已而不是心甘情愿。两党的鏖战已经有损于“美国信誉”。

  国际社会的反应也很说明问题。俄罗斯第一个站出来。普京总理8月1日表示,虽然美国自己解决了债务危机问题,但只是推迟了系统性解决方案的采用。他同时批评美国转嫁负担,是世界经济的“寄生虫”。而正如美国媒体所反思的那样,在地产繁荣的好年景里,美国各级政府大肆挥霍,却没有为“荒年”做任何准备。当所有人都希望紧缩开支的时候,经济就吃不消了。这种“寄生虫”思维,也很值得其他尚未出现债务危机的国家和地区提防与反思。

  更进一步的,普京指出了美元霸权是问题的焦点,认为世界上应当产生其他储备货币,而不仅仅是美元。“欧元地位应当得到巩固,亚洲应当出现区域性储备货币,卢布也可能成为区域性储备货币。”

  这其实也传递了一个信号,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不满美元霸权地位及美国消费、别国买单的现状,换言之,针对美元话语权的斗争,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果说,以前人们只是希望谈论此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开始想办法改变现状了。

  3 人民币要尽早上位

  有意思的是,这种寻求改变的意愿,将有助于人民币上位。这就要求人民币必须加快国际化进程,与此同时,也要更广泛地开展与其他国家的双边结算工作,力求尽早成为世界三大储备货币之一。那样的话,中国在国际经济生活中的话语权将不可同日而语。

  这也是近期中国媒体强烈关注美债危机的原因所在。一方面,我们有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吊在美债的大树上风险不小。事实上,连西方媒体都看出了这点,指出,“对于中国、东欧地区而言,他们认为,经济危机明明在美国爆发,但是他们却成为转嫁对象,不得不吞下财政紧缩的苦果。”

  “被通胀”之苦伴随着我们话语权的缺失,将一如既往地折磨着国人。两党妥协后,大幅削减开支将会导致美国发展资金极度紧缺,失业率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这很有可能促使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事实上,此间,奥巴马与伯南克已多次暗示要开启QE3之门。如果是这样的话,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将遭遇新一轮通胀压力,不仅输入型通胀将会拍马赶到,而且全球大宗商品炒作将会再掀高潮,这对于中国的企业经营无异于雪上加霜。对此,中国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可以预见的是,美债是减持还是增持,将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媒体和业界热议的话题。如英国媒体所言,中国不会很快放弃美元,但此番闹剧已在太平洋彼岸引发了响亮而又清晰的回响,已经在试图少买美国国债的北京方面,在未来几年将加快失去胃口。

  从话语权竞争的角度看,经常性地减持美债,有必要成为我们与美方进行政策博弈的有效手段。由于中国是第一大债务国,对美债的减持有着不小的影响,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工具督促美方更进一步开放市场,尽早兑现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诺。此前,我们通过购买空客促使波音游说国会和政府,进而改善中美关系,就是成功的例证。这样的做法,应该成为常态,因为国际社会就是一个大的角斗场,角斗的不仅是实力,更是智力。

  4 比美债更安全的资产是什么

  美国人显然也看到了这点。并非巧合的是,一直慢悠悠地在美国踱步的骆家辉,近日迅速通过参议院听证,并在美债上限达成妥协的当日宣誓出任驻华大使。在料到中国将减持美债的情况下,骆家辉来华有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使命,就是游说各方,挽回中国人对美债的信心,甚至于鼓励中方继续增持美债。基于这种出发点,骆家辉可能会大打亲情牌,以其学中文的热情,与政府、商界乃至学界和媒体频繁接触,造成一种“不买美债还能买啥”的舆论氛围。

  但问题是,没有人是被忽悠着长大的。正如在《被折腾的世界——这十年美国搅动世界的背后》中所提出的,过去十年,这个世界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一个重要成长,就是逐渐看穿了美国忽悠和折腾世界的“大棒加胡萝卜”的伎俩及“美国利益永远是唯一出发点”的实质。因而,在此番美债危机中,新兴经济体保持了清醒头脑,他们洞悉到,貌似美债危机暂时解除,但美元外汇储备的资产风险却进一步放大了(过去10年来,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美元下跌了近40%),而美债“无风险资产”的理念也已过时,这意味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债权国,需要寻找新的避险品种。

  虽然说,在欧债危机加重,日本经济低迷不振的情况下,找到比美债安全级别更高的投资品种并不容易,但这并不是不去寻找的理由,资源类公司和新兴产业将成为中国外汇储备重点投资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为减少外汇储备中美元等货币的比重,各国央行近来纷纷加大了黄金购买力度。世界黄金理事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各国政府今年黄金净购买量为203.5吨,几乎是去年76吨的3倍。

  这标志着各国央行对黄金态度的根本性转变。伴随着美债闹剧的上演,人们开始倾向于用黄金来规避纸币贬值以及全球经济动荡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新兴国家黄金储备远低于发达国家。世界黄金理事会的数据显示,美国的储备中74.7%为黄金,而中国黄金储备仅占总储备的1.6%,这就是差距!换言之,在忽悠中国不断增持美债的时候,美国却在静悄悄地储备黄金。

   中国股市其实早已做出了回答。过去一段时间,之所以涉矿的股票涨势喜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了加强大宗原料采购话语权的重要性,意识到合理调控采购成本的必要性。

  公司转型,最能说明问题。几年前,最常见的是向涉房型公司转变,那是因为房价飙升,而今大量房地产公司转型涉矿,这是因为大宗商品炒作热烈,通胀背景下,大宗原料采购话语权也显得尤为珍贵。所谓,有矿在手,吃饭不愁。

  这其实为中国的外汇储备指出了一个思路,储备不可再生资源,不仅对于外汇储备保值和增值意义重大,而且事关中国经济的国际话语权,尤其是定价权。

  被动的局面,从来都是错误的方向判断和选择带来的,而话语权意识的缺乏,则是诸多错误的源泉所在。用时髦的话说,没有话语权概念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已经OUT了。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国际问题专家,畅销书《话语权:美国为什么总是赢得主动》的作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