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3万裁员计划不涉中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6 01:39 来源: 中国经营报李辉 冯雅男
2013年之前裁员3万人!
8月3日汇丰控股(HSBC)宣布其大规模“瘦身”计划,以作为集团成本削减的重要一步。
无独有偶,与汇丰同样有削减成本“大动作”的还包括瑞银集团、瑞士信贷、高盛、摩根士丹利、巴克莱银行等,这些国际大型金融机构最近纷纷宣布自己的裁员或成本削减计划,加剧了市场对欧美危机深化尤其全球金融业的担心。
不过,在这一轮全球金融业裁员潮中,包括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等新兴市场反而得到金融业巨头的青睐。8月2日,汇丰首席执行官欧智华表示,在28个新兴市场增聘1.5万人。
“发达市场的增长速度有限,众多银行都在新兴市场看到了成长的机会,例如在美国,市场已经非常饱和,我们能做的和所做的有限。”摩根大通(中国)执行副主席周力仁坦承,摩根大通也将加大在新兴市场的发展。
裁员应对危机
欧智华在日前举行的汇丰控股半年报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为了在2013年前完成节省成本25亿美元至35亿美元的目标,将有步骤进行裁员计划,预计3万人。
从2011年初起,汇丰控股已经开始在拉丁美洲、美国、英国、法国和中东进行营运架构重组,并将员工数目减少了5000人。
裁员并非唯一的应对措施。汇丰宣布将结束其俄罗斯和波兰的零售银行业务,出售三项保险业务和出售美国位于纽约州北部195家主营零售业务的分行。
深陷债务危机的欧美地区增长乏力,迫使汇丰控股必须考虑重新分配在全球的资源。与2010年同期相比,除税前利润项目,汇丰在北美洲增长额最少,为1.14亿美元,而欧洲板块则减少了13.74亿美元的利润。
亚太地区为汇丰做出的业绩贡献则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半年报显示,亚太其他地区排在首位,增长7.57亿美元,中东及北非的利润增长额为4.01亿美元,香港2.04亿美元。
“虽然汇丰裁员等资源整合的措施在短期会影响其在当地的业务,但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东亚银行常务副行长林志民对《中国经营报》记者指出,目前欧美增长状况不好,美国次债危机导致的后续影响仍然存在,对汇丰在后期发展造成障碍。
汇丰自己也预期,到2050年,全球最大的30个经济体之中,有19个经济体将会是来自新兴市场。和增长缓慢的欧美市场相比,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裁员应对危机的并非仅有汇丰一家。英国巴克莱银行8月2日也警告称,为完成其削减成本的计划,该行2011年裁员总数可能将达3000人。当日公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巴克莱银行业绩显著下滑,净盈利同比下滑38%至15亿英镑(约24.5亿美元)。
实际上,高盛是此轮裁员风潮中首家宣布大规模裁员的银行。早在6月,该行就曾表示,由于固定收益部门业绩不佳,计划裁员1000人。同月,英国劳埃德银行集团宣布裁员1.5万人。近日,瑞士两大银行瑞信和瑞银也分别宣布裁员5000人和2000人。而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已累计裁员2.8万人的苏格兰银行则表示还将进一步精简员工。
“银行业的发展要依托于其服务的实体经济。”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如果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前景不好,银行盈利空间差,则会减少人力物力,这将取决于对各个金融经济体发展条件的判断。
中国区一枝独秀
和欧美市场的疲弱相比,一枝独秀的中国市场无疑在汇丰未来的战略布局中将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在汇丰亚太区整体68亿美元的税前盈利中,中国内地业务对盈利贡献17.7亿美元,相当于整个亚太区的26%,除香港以外亚太区的47%,汇丰控股上半年115亿美元税前利润的15%。
“这意味着中国会成为汇丰的全球策略重点。”林志民指出,中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各个银行都在努力扩大其市场占有率,汇丰也必须积极应对,扩大业务和市场份额。
汇丰中国行长兼行政总裁黄碧娟向记者透露了对中国市场下一步的发展计划。首先是网点的继续增设,这对汇丰在中国内地的业务开展和存款的吸收非常重要;其次,增加非利息收入;再次,通过汇丰的国际网络,为更多内地企业的海外并购等业务提供金融支持。
不仅汇丰如此,亚太地区强劲的增长势头,促使外资大行纷纷开始将目标重点转移至该地区。
渣打银行的中报显示,跟去年同期相比,无论是个人银行业务还是商业银行业务,其他亚太地区及中国香港地区等新兴市场的业绩明显领跑于欧美地区,而美国、英国及欧洲则在个人银行方面继续出现亏损扩大的情况。
中报显示,渣打个人银行业务方面,其他亚太地区及中国香港地区经营盈利增加最多,分别为1.47亿美元和1.2亿美元;商业银行业务方面,其他亚太地区经营盈利增加1.10亿美元至5.07亿美元,其中中国占1.44亿美元,香港地区收入增加33%,客户收入上升39%。
渣打集团也于近期表示,拟于今年底前全球增聘2000人,而这部分增加的员工主要为新兴市场员工。渣打集团行政总裁冼博德明确表示,渣打将继续加大在中国投资,加速业务拓展的步伐。
周力仁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已经开始利用其大宗商品交易业务的经验,加大对中国大宗商品交易业务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