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香港不应贸然更改联汇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8 01:1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舒时

  2011年8月5日,美国的评级机构标普破天荒地宣布降低美国主权评级,令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再次成为焦点。

  在美国主权评级被下调后,美元未来一段时间将不可避免面临波动性加剧的风险,同时美元的弱势有可能加速。

  许多财经评论员已经开始呼吁,特区政府应该开始认真考虑与美元脱钩,以避免港币被动跟住弱势美元,冲击香港地区的经济体系。还有人建议,考虑到香港地区与内地的经济关系已经如此紧密,港币应该直接与人民币挂钩。

  香港金管局曾回应说,维持汇率对美元的稳定仍然适合香港,未有计划改变。但是,关于“联系汇率制”的争论越来越多。

  在此,笔者想从更草根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在香港生活多年,笔者深深体会到联汇制的影响。别的不说,仅美元兑日元、澳元以及人民币等货币一路贬值,已经给港人的旅游、留学与消费等带来不小的影响。香港人一直喜欢吃日本菜,但是自2008年以来,许多香港日本餐厅的价格几乎翻了一倍。即使在今年的日本大地震之后,日本餐厅的价格仍然坚挺,只是赴宴的人少了许多。

  人民币的升值影响更大。2007年每港元兑1元多人民币,目前每1元人民币兑1元多港币(而且这种趋势还会加剧)。在深圳最资深的一家“盲李”按摩店里,那些一摸就知道是多少港币的盲人师傅说,已经拒收这种币种的小费。

  由于香港大部分的生活用品及食物均从内地进口,人民币兑港币的升值,令香港人的生活成本高出许多。就超市的食品价格看,自2008年以来,升幅普遍有50%以上,即使考虑到内地的通胀因素,这一升幅也是偏高的,其中显然还是有人民币升值造成的进口成本上扬。香港7月的通胀高达5.6%,创下了35个月以来新高。

  有鉴于此,笔者相当理解这些财经评论员提出取消联汇制时的心情。但如果因此取消联汇制而改与人民币挂钩,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却还不敢苟同。

  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目前全世界哪个主要经济体不是在经历通胀?5.6%的通胀固然高,但如果考虑到内地CPI数据5.4%(而且此数据一直被质疑跟不上居民生活体验),由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通胀成分应该说仍处于可接受或是合理范围。

  从生活压力看,生活成本上扬仍处可控范围。与内地不同,香港是免税港,可以低价购买到全世界的商品,近年来香港进口商转向东南亚地区进口低价的食物及生活用品就是一例。

  更重要的问题是,人民币目前还不适合承担港币的基准这一重任。

  从官方公布的数据看,香港2011年首季经济增长达7.2%。上周四,恒生银行将香港地区全年经济预测从原来的5.5%调高至6%。这至少反映出,目前的联汇制并没有动摇香港地区的经济动力。既然这样,又何须担忧联汇制的影响?

  全球70%左右的贸易仍以美元计价,60%以上的外汇储备是美元资产。别的不说,仅看看中国有多少外汇储备是美元就知道。再看看阿拉伯、新加坡、韩国……有多少主权国家财富储备是以美元形式存在?

  美债收益率可能会因为这次被标普降级而受到冲击,但美债收益曲线仍将是全球各类资产的最重要基准曲线。

  去年开始的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很快,尤其是香港地区的人民币存款增长迅速,由今年初的3150亿元上升76%至6月底的5500亿元,平均每月增幅近400亿元。但是,这种发展限于贸易领域,且集中于内地进口商的对外人民币支出。目前的离岸人民币规模还不能支持人民币股票市场的发展。

  由于人民币仍然是不可自由兑换货币,许多欧美的基金甚至还不允许投资此类产品。其发行规模与结构也远非美债可以相比,迄今为止,点心债的收益率还无法形成一条圆滑的收益曲线,这对离岸人民币产品的定价与风险管理都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坦率地说,人民币国际化仅处于萌芽阶段,而且是一个探索阶段。近期,还有不少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进行激烈争论。(作者系香港金融业人员、本报特约评论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