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北伦敦周日爆发暴力事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8 09:22 来源: 财新网

  周日的暴力事件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想达到稳定,必须倾听维稳对象的声音

  【财新网】(特派伦敦记者 倪伟峰)从伦敦市中心驱车前往伦敦北部,沿途的人群逐渐稀疏。驾车驶往周日北伦敦“打砸抢烧”的事发地托特纳姆(Tottenham),成群结队的黑人少年穿梭于马路中央。他们的口音奇特,穿着随便;有的手持啤酒,不时地大声嚷嚷。这一情景,和印象中“优雅”的伦敦格格不入。

  商店外,警界线拉起;地上,粉碎的玻璃明显地道出了一场浩劫刚过。从店外望去,空空荡荡,颓败不堪。不论于谁,周日凌晨发生在北伦敦这场罕见的“打砸抢烧”,都让人感慨。

北伦敦周日爆发暴力事件
图为周日凌晨事发主要区域。目前,警方正清理现场,一辆警车被焚毁。摄影/倪伟峰

  这起事件的导火索,系一位名叫德甘(Mark Duggan)的29岁黑人男子。8月4日,他在一辆小轿车内被警察开枪打死。当地警署随后发表声明,称德甘先向警察开枪,而警察因自卫打死了他。但当地人却并不买账。人们认定,警察是故意打死德甘的,属于谋杀。而这种非官方猜测,在当地有更多的受众。

  于是,在德甘身亡两天后,其家人和该社区民众齐聚街头和警署外,要求警方给个“公道的解释”。19岁的赞尼尔(Alex Zanier)和阿马尔(Jay Amar)周六晚间也加入了游行队伍,要警方做出解释。

  “但他们始终无动于衷。”赞尼尔对财新记者回忆。随后,晚7点光景,一名16岁少女和警察发生口角。赞尼尔说,警察用警棍殴打了她。这一幕,也得到了当时同样在场的阿马尔的确认。就这样,事态不断升级,导致两辆警车,多座大楼被焚毁,周围商店被洗劫一空。截至财新记者发稿时,已有55名抗议者被捕,26名警察受伤。所幸目前尚未有死亡报告。

  这一起英国版“打砸抢烧”事件,表面来看是当地居民想要为死者家属讨个说法。但这起惨剧恰恰反映了托特纳姆,这个英国失业率最高,且大多数居住人口为少数族裔的地区,自1985年类似的事件发生后,北伦敦的少数族群仍然生活在被主流社会遗忘的角落。他们通常被认为是罪犯,也时常被白人警察骚扰。昨日的暴动,多少也是对多年不满的集中释放。

  “(这里的)人们什么也没有:没有工作,没有钱,”19岁的赞尼尔说,“但每天,警察无故对这里的黑人搜身,并长期骚扰他们。“赞尼尔很早就离开了学校。他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只能周末去餐馆当服务生。而他的朋友阿马尔,连一份兼职工作都没有。

  1985年10月6日,托特纳姆地区发生过一起类似事件,最终导致一名白人警察死亡。此后,英国政府就将该地区视为重点观察对象,派出了大量警力,试图阻止所谓的枪支犯罪和恐怖分子。托特纳姆正是英式“维稳”的重点区域之一,也隔断了这个地区与外部的桥梁。

  “但多年来,托特纳姆总是一成不变,”阿马尔说,“每年,政府在媒体面前包装这个地区,远离他们的注意,但这里,乃至整个北伦敦地区却从未变好过。”周日采访中,另一名加勒比移民后裔哈桑(John Hassan)对记者表示,这里的白人警察从不和当地居民交流,“他们忽视我们,他们也不视我们为人。”他的话音刚落,周围的另外三名少年纷纷表示赞同。

  周日一早,代表托特纳姆地区的议员拉米(David Lammy)形容当地人所为“可耻”。而内政大臣梅恩(Theresa May)也表示,绝不姑息“肇事者”。对于这些批评,在当地居民虽然表示愤慨,但也习以为常。人们指责拉米远离他所代表的居民;更有当地人称梅恩是一名“处江湖之远”的孤寡政客。

  无论如何,周日凌晨的这场罕见风波并不会很快过去。若英国政府不仔细聆听当地居民的诉求,不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不让像赞尼尔和阿马尔这样的年轻人看到他们未来的希望,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恐怕再多的警力投入北伦敦的“维稳”,也很难保证今天的惨剧不会重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