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缓解通胀压力重在稳定农产品价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0 07:06 来源: 金融时报

  李文龙

  记者李文龙国家统计局8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上涨6.5%,创近三年来新高。在7月份的物价上涨中,食品类价格仍然充当了主要角色,同比上涨14.8%,其中季节性因素明显。时值盛夏,蔬菜的生长周期较短,供应量增加,因此蔬菜价格上涨幅度较小。但是,持续不退的高温天气却造成蛋鸡产蛋量下降,7月份蛋价格同比上涨19.7%。

  尽管我国粮食连续7年丰产,今年夏粮又取得丰收,但是7月份粮食价格仍同比上涨12.4%。业内专家分析,气候因素是粮食价格波动的重要推动力。中国玉米网监测显示,山东、黑龙江等地的玉米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原因之一就是当前一些地区的暴雨洪涝天气导致交通不畅,粮食跨区域流动受阻。而玉米又是生猪的主要饲料,因此玉米等粮食价格上涨又推动了生猪价格上涨,一些地区猪肉甚至脱销。另一方面,生猪价格的上涨也带来了养殖户加紧补栏的预期,加大了玉米饲料的需求,粮食价格与生猪价格形成一个互相支撑的局面。整个7月份,猪肉价格同比涨幅达到56.7%。

  业界人士指出,以粮食和猪肉为代表的农产品属于老百姓餐桌上的基本消费品,须关注其价格高位运行对低收入家庭日常消费支出的影响。而涨价领头羊从去年的蔬菜转换为今年的猪肉,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运行规律。

  从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成因来看,季节性短期因素和长期趋势性因素交织在一起,既有短期供需出现结构性失衡的需求拉动型因素,也有人工、运输成本持续上升的成本推动型因素,涨价因素的增多也增加了通胀预期管理难度。

  以猪肉价格上涨为例,短期看是因为养殖户补栏进度缓慢、出栏量少造成了猪肉供应量不足,与此同时饲料价格、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原因。而这些因素同时也推动着粮食价格上涨。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带来我国青壮年劳动力的持续减少,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不断推升劳动力成本。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加速,也将加大农药、化肥、塑料等工业品的成本,这些又是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必然造成粮食种植成本水涨船高。

  另外,当前物价上涨与市场上充裕的流动性有关,过去两年内我国投放了大量信贷,多为投向“铁公基”的中长期贷款。今年以来,央行已经三次加息,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回收了市场中的部分流动性,物价上涨中的货币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消除,但是市场上积累的货币存量规模仍较大,民间借贷的活跃也加速了社会资金的流通速度,而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给我国带来一定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7.5%。这意味着,上游出厂产品价格上涨还有向下游最终消费品传导的趋势。

  农产品价格关乎民生。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2日召开会议,提出要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业界人士建议,稳定物价要长短期举措结合,短期内要通过调节供求、收缩流动性来抑制物价上涨势头。

  当前许多地区已出台优惠政策调动农民养猪补栏的积极性,例如山西省重新启动了能繁母猪补贴,补贴标准为每头100元。生猪养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随着标准化养殖技术的提高以及产业的逐步成熟,养殖企业在产量控制上有着较强的调节能力,从猪仔到生猪出栏,只需6个月左右的时间,而且当前可观的生猪养殖利润,对散养农户也有较强吸引力。随着生猪补栏量增多,猪肉下半年的供应量将会明显增加。

  不仅如此,从6月份以来,辽宁、山东等地均已向市场投放了一批储备冻猪肉。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表示,目前政府有20万吨的中央储备规模,未来会在此基础上陆续增加。在产量增加和投放储备冻肉的双重保障下,未来的猪肉供需有望趋于基本平衡。

  长期来看,稳定粮价以及其他农产品价格,需要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及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尤其是要解决水利基础设施不足的短板,通过加大生产补贴的形式降低粮农的生产成本,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另外,要防止农产品涨价降低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水平,需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譬如江苏省近日对这一机制进行了完善,针对居高不下的物价涨幅调整了物价补贴机制,由每季度发放一次改为每月及时发放,同时增加了梯度式的物价补贴标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