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听听民企心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1 10:43 来源: 《浙商》

  整理│实习生 黄湉晓    摄│鲁统磊   制图│李红红

  6月17日晚上九点,就在2011中国民企投融资大会召开前夕,作为大会主讲嘉宾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专门与浙江建龙钢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伟祥、浙江天外天集团董事长徐海南等六位浙商举行座谈会,倾听民企心声,共同探讨与体察民营企业的生存状态。

  不要让企业家很疲惫

  浙江建龙钢铁控股集团董事长 张伟祥

  第一,关于“民工荒”问题,关键是农民工工资低。特别是在杭州,月工资没有两三千元、三四千元是没法生存的。现在工资最低的其实是那些三流的大学本科生。像我们厂一级电工基本月工资也要六千元了,但大学生招进去只有三千元。我觉得西部的父母应该转变观念了,越不好的大学学费越高,如果都是借钱读,将来拿什么还?还不如让孩子初中毕业去读个技校,毕业后工资也高且20岁就可以挣钱了。

  第二,“钱荒”的问题。现在搞不懂的是有关部门的调控方式,老是调存款准备金率,其实调准备金率小企业并不敏感。但资金问题怎么解决?我们是这样做的,比如半年下来,我们的客户资金紧张,就给他一个保函。如杭州有很多客户,我给银行出了十个亿的保函,银行也放心。日本的丰田公司等都为配套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帮助。这样也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中小企业将来创业一定要为大企业服务,这样大企业有利,小企业也能生存。

  中国民营企业的瓶颈就是虽然国家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但实际上因为“玻璃门”进不去。不用说通信石油业了,航空业也是,成功的案例很少,很多企业都争得头破血流,最后都死掉了。我觉得还是应该打破这个“玻璃门”,打破垄断,这样企业才能长大。现在要靠这种非常低端的产业来赚钱确实难,一定要进入一些高端的产业。另外,我觉得最近好像民营企业家创业的激情在下降。政府管制要少,要创造环境,不要让企业觉得很疲惫。现在做制造业的企业家身心很疲惫,我觉得这种环境真的要改变,再拖下去,让很多企业家觉得很累了。人到一定的临界点,他就不干了,他就觉得没意思了,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干?

  最怕找企业“要钱”

  金田阳光投资集团董事长  金位海

  我们浙商做商场,做市场的多。我们现在就是要三个市场同时抓,即省内的、省外的和网络的。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政府部门没钱花,找企业“要钱”。特别是在西部,土地卖不出去了。去年过年时,某市有一个铁路专项基金,也要我们企业来出,我这家企业就要出1200万元,名义是“捐赠”。还有近段时间,各地政府都在查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交纳情况。不光只有西部,山东也是这样,企业经不起查,一旦查到就罚款,所以今天那些老总都担心得不得了。

  担心贷款到期后贷不出来

  浙江天外天集团董事长   徐海南

  “钱荒”也好,“电荒”也好,说白了就是资源问题。其实银行的存款增加了,不利于经济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我觉得,政府应该理清楚,企业是赚钱生钱的,而不是“印钱”的。

  很多次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控一控,涨一涨,越调控就涨得越厉害,主要是因为调控的方式不对。

  政府的宏观调控如果延续,前6个月应该没问题,企业照样可以把借来的钱的利息还掉,但第6个月后的利息恐怕还不掉了。楼市受到打击以后,会逼迫企业以更高的利率去融资,可能一夜之间就有很多的高利贷公司冒出来,从而产生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

  应该说我们企业做得比较谨慎。但企业也在担心,贷款到期归还以后,还能不能再贷得出来?这是很麻烦的事情。

  辛辛苦苦得不到多少回报

  浙江久盛地板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恩玖

  我们现在的优势一个是品牌,一个是渠道。尽管我们很努力地去做,但还是觉得制造业这样做下去,不管做产品还是做品牌还是跟农民种田一样,就是辛辛苦苦得不到多少回报。所以现在我们也进行一些资本的运作,也投了两家银行。最近企业还收购兼并了一家上海国企,这是一个上游企业,正好跟我们行业相关。这样就稍微分散了风险,把鸡蛋分开几个篮子里放,如此危机再来我们也不怕。

  小企业融资相当困难

  浙江新秀集团 总经理 赵胜梅

  跟银行打交道以来,我们确实感觉到,如果纯粹一个小企业的话,融资是相当困难的,银行的门槛非常高。但我们集团去谈贷款,可以享受基准利率下浮,甚至可以通过贸易融资得到更低成本的资本。但是,如果小企业自己去谈,银行要求上浮几个点利率。那么想想看,作为一个纯粹制造业企业,渠道这一块是不足以支撑目前的融资成本的。所以我觉得在这上面,国家政策引导有些问题。大量的中小企业才带来了现在中国的经济活力,如果他们大批量关掉,经济的活力就消失了。

  最缺的是能动手的人才

  浙江双飞无油轴承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引春

  关于缺人的问题,主要是教育方面出了问题,教育体系没有设计好动脑的人和动手的人的比例,就是动手的人太少。另一方面,动脑的人连动手都不愿意,不愿意动手你怎么动得起脑呢?不动手是不可能动脑的,你一点都不做,你的脑子怎么聪明呢?这群人就越来越笨了。现在最需要的是动手的人,所以我认为教育体制一定要改变。不然,中国教育就没有希望,这可不是开玩笑的问题。

  整个形势非常严峻

  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著名经济学家    辜胜阻

  前段时间,农业缺水、工业缺电、服务业缺人、中小企业缺钱,所以这个形势就是四个“缺”。

  但是浙商适应性很强,他知道怎么转。怎么转?一个是转型,还有一个是转行。但转行更危险,因为现在产能过剩,市场饱和,你要是转行,风险会很大。所以怎么转呢?这确实是民营企业碰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人工成本上涨,原材料上涨,土地成本上涨,还有资源环境造成企业成本的上涨,导致现在企业有一个很怪的现象就是实业空心化——很多人都不愿意做实业,因为做实业太辛苦,利润非常薄。

  现在典型的企业就做三个主业:一部分企业还在做实业,一部分企业已转到了虚拟经济,还有一部分企业则在做高利贷。

  现在在“钱荒”的情况下,浙江和江苏的民间信贷非常活跃,大家都是存款“搬家”——把钱从银行里搬出来,然后做民间信贷,民间信贷利率高。所以现在整个形势来说非常严峻。你招不到人怎么办?现在企业的应对策略是机械化、自动化,用机器来替代工人,提高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然后就是国际化,向海外拓展,但向海外拓展也很难;还有一个就是企业的信息化,特别是网上的销售,现在是一个很重要的战场,你做销售,做营销,不能光靠实体的,也要靠虚拟网络。

  我认为,现在中国最成功的商人群体就是浙商,最重要的是其创业精神特别强,其他地方就没有这么能冒险能吃苦的创业精神。其次就是,你只靠体制内的钱是不行的,得靠体制外的钱,浙江民间金融很发达。还有一个很发达的就是浙江的块状经济,现在叫产业集群。比如说浙江萧山的钢构做得非常好,湖北不是有武钢吗?但武汉要建高楼,面向全国招标,结果萧山的钢构企业中标了。这就是低成本的优势,这也是一个产业集群的效应。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