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是浮云:从社保基金入市说开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3 00:4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鲁桂华
标准普尔调低美国政府的信用等级,导致全球股市暴跌,A股也未能独善其身,上证综指因此一度跌破2500点。在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因美国政府信用等级下调所导致的A股下跌引起了市场的焦虑。此时此刻,市场如久旱盼甘霖般地期盼着政府的救市政策。正像广大股民所期望的那样,市场上传出了“券商直投机构从事股权投资资金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作为国家队的“社保基金已经进场抄底,涉及资金至少百亿”等消息。
在这些消息的激励之下,投资者也似乎兴奋起来了。截至8月12日凌晨1时,新浪网对22497位投资者的调查显示,有43.7%的投资者认为“抄底时机已到,马上跟进抄底”;对此持观望态度的投资者占受调查者的31.0%,仅有25.3%的投资者认为此时抄底风险较大。
社保基金等资金入市真的能救市?投资者对此应该持何种态度?股票价格真的决定于入市的资金?
投资者不妨思考,如果我们现在面临这样一个决策——投资兴办一个企业,我们是不是希望通过投资赚取未来更多的现金流?如果市场利率上升,是不是意味着债券、存款等投资工具的预期回报率上升?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拟投资兴办的企业的预期回报率相对于这些投资工具下降?显然,拟兴办项目的预期报酬率越高,我们投资兴办企业的意愿越强;存款、债券等投资工具的利率越高,我们投资兴办企业的意愿越弱!我们购买股票,无非是购买上市公司的一部分,本质上和投资兴办企业没有区别。因此上市公司预期的未来业绩越好、市场利率越低,我们投资于股票的意愿越强,股票价格越高。换言之,股票价格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预期未来的业绩和市场利率等因素,与入市的资金量根本没有什么联系。
不仅如此,所谓的“抄底”、“救市”根本就是一个十分可笑的逻辑:
第一,我们抄到了市场的底,也就意味着之后股价一定会反弹。如果社保基金等增量资金入市确实意味着市场的底部,并且之后股票价格确实反弹,跟进的散户会不会成为这些增量资金的“轿夫”?果真如此,就有可能出现散户抬轿、机构撤离,这种情况下,市场又会有多高的反弹幅度?如果散户不甘心做“轿夫”,那就只有在反弹之后赶紧撤离,股票价格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反弹?
第二,多年以来,政府对股市的干预,形成了广大投资者的一种预期,即如果市场持续低迷,政府不会不管我们。正是因为投资者的这种预期,造成A股市场陷入了只能涨不能降的怪圈。也正因为投资者在股票价格下降时对政府有救市的预期,不论股票价格多高,投资者都敢于买,导致A股价格如果存在估值泡沫或者说相对高估,难以依靠市场的力量消除这种估值泡沫,因此这种救市预期可能是导致A股估值体系长期处于相对高位的制度成因。而这种估值泡沫,又有可能成为一些机构投资者操纵股份以牟利的一种工具。因此救市等政府干预股市的行为,极不利于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
另外,如果我们抄底入市购买股票,仅仅是想赌政府的救市政策,我们为什么不直接赌救市政策?比如,设计这样一种交易机制,在市场持续低迷后,甲投资者和乙投资者可以直接这样打赌,如果有救市政策,甲投资者付给乙投资者一些赌注,反之乙投资者付给甲投资者一些赌注。直接赌救市政策,是不是比借助于股票这一筹码来赌救市政策来得更加直接、更加干净?如果政府出于关心股民而救市,其实政府大可不必,因为直接给那些需要求助的股民一些钱,救助的效果是不是比救市要好?要更加公平?是不是可以避免救市救了机构而没有救助散户这种现象的出现?
因此,呼吁政府用社保基金等增量资金入市来救市,也是一个十分可笑的逻辑。
第三,正如同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股票价格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预期的业绩等基本面情况。如果基本面没有变化,股票价格就不会有大的波动。买卖股票就是一个零和游戏。部分投资者的收益可能就是另外一部分投资者的损失。如果真是这样,社保基金抄底入市,如果是为了救助散户,那岂不意味着社保基金损失?那么社保基金为什么要救市?是出于高风亮节?是出于透支我们未来的退休金?如果不是,那是不是意味着社保基金要赚钱?那么社保基金赚的钱,会不会是散户的损失?
最后,市场利率上升,会使得存款、债券等债务投资工具的收益率上升,股票投资的相对诱惑力将下降,股票价格可能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7月的消费价格指数再创三年来的新高。这是不是意味着还存在加息的空间?加息是不是意味着未来的股票价格可能会下跌?
因此,笔者以为,抄底只是浮云,我们做投资,不应该过分迷信入市资金量的波动,应该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业绩等基本面因素,应该更加关注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走势。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