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再货币化进程评估 纸币体系40年之后:黄金会卷土重来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5 01:3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徐以升 余懿
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一直到2000年瑞士货币完成“去黄金化”,黄金最终在国际货币体系里沉默。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黄金货币化进程却悄然加速。
黄金价格的走势,已经超脱了大宗商品属性。而美国、瑞士等国正在或者将要推进的黄金货币化立法,则昭示着一个传统幽灵的回归。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至今,全球纸币体系已运行了40年。纸币体系之下,财政赤字、主权债务货币化大行其道,美国、英国、日本、欧洲央行无不如此,货币发行的无约束性已经凸显,这挑战了货币的基本定义。如何约束货币发行,将成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核心原则性要求。众多意见领袖认为,即便不会回归金本位,在未来的货币体系中,黄金也将扮演某种角色。
实际上,货币的五种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黄金的这五种货币职能均在恢复进程之中。
金价走势已凸显货币属性
黄金的货币化进程目前已经在其价格波动中不断显现,其理由有五个方面:
第一,黄金大宗商品属性大幅减弱。在对黄金的需求中,工业需求仅占10%,而金饰需求和投资需求占90%。这表明,黄金的工业需求对金价的影响已经大幅削弱,其大宗商品属性已锐减。同时,投资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在近10年来高速增长,已由2001年的9.5%上升至34.5%,价值贮藏功能增强,货币属性逐渐强化。
第二,黄金价格已经不再与美元反向运动,这凸显了黄金本身的货币属性。过去的长周期中,黄金一直作为美元的对手方出现,美元的上涨往往意味着金价的下跌。然而,如今,黄金和美元较为简单的负相关关系已不复存在,黄金开始独立于美元之外,同时也独立于欧元之外,与两大储备货币逐渐呈三足鼎立之势。
第三,在2008年9月雷曼破产、2011年8月美国国债评级下调两次市场暴跌走势时,全球外汇市场动荡,股市一泻千里,大宗商品价格暴跌,黄金价格却未随大宗商品暴跌,反而脱颖而出强劲上涨,昭示其大宗商品属性明显衰弱,价值贮藏功能增强。
第四,黄金价格开始与金融市场压力指数呈一定的正相关,而这是此前美元等世界货币所特有的。“Ted”利差 (3个月美国银行间拆借利率和3个月财政部票据利息的利差)、BBB-AAA 利差(评级为“BBB”的债券和评级为“AAA”的债券利差)是IMF衡量全球金融市场压力大小的重要指标。对比黄金价格走势与以上指标发现,当金融市场压力增大时,Ted Spread和BBB-AAA利差均会大幅上升,而金价也随之出现大幅上扬,反之亦然。这凸显了黄金货币属性的逐步回归。
第五,黄金一直以来对全球紧张局势高度敏感,价值贮藏功能极强,这也是黄金价格波动中货币属性的有力证明。
黄金货币化立法进程加速
实际上,最近两年来,黄金货币化立法的相关进程正悄无声息地进行。美国政府、美国州政府及瑞士分别通过了相关法案,认可黄金的货币功能。这些法案中都规定,将发行黄金或金银货币,并明确了这些货币与纸币一样拥有法定地位,金银买卖所需要缴纳的资本利得税也得到废除。
此外,部分法案规定,公民可以直接使用黄金或金银货币来偿还债务、支付税金和各类费用,其效果等同于货币,这更表明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支付手段功能的回归。这意味着黄金的货币化已经出现了重大突破。
美国自1792年起实行金本位制,但1934年起持有黄金开始被视为非法。1975年1月1日,美国公民重新获准拥有黄金。1985年,美国通过金币法案,开始推广金币,且金币作为货币已拥有支付功能。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17个州政府启动立法进程,拟将黄金的法定货币地位写入法律。已经通过法案的犹他州法案(法案号:H.B.317H10)明确,黄金和白银在犹他州正式成为被联邦法律保护的法定货币;黄金和白银可以被用于向州政府缴纳税款;公民持有黄金、白银,且因黄金、白银的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收益部分不必缴税。
此外,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众议员Creighton等人于6月17日提交了名为《货币行动法案》(法案号H.B.1690),目前众议院金融委员会正在就该提案展开调研。法案明确,黄金和白银铸币应该被作为法定货币;黄金和白银铸币在流通过程中,不得收取任何资本增值税。
该法案强调,预算和金融委员会必须研究,建立一个全新的货币制度以取代当前纸币制度的可行性。宾州预算和金融委员会应当考虑在本州内建立替代当前制度的可能性,从而使得在本州内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货币来偿还债务、支付税负和各类费用。
美国明尼苏达州提交的法案(法案号为H.F.1664),申请将金银铸币确定为本州的法定货币,且可用于流通使用,并免征税负。该法案5月9日提交,目前还未进入众议院讨论程序。
该法案强调,目前明尼苏达州政府的一切债务均由美联储发行的纸币偿还,而非金银铸币,这对明尼苏达州的市场经济和金融体系存在着不可存续的威胁,因此,应当考虑重新按照美国宪法修订本州法律,从而将黄金和白银铸币作为法定货币,使金银铸币的法币地位得到保护。
4月26日,南卡罗来纳州议员Pitts、Atwater等人发起了一项名为“将黄金、白银作为本州的法定货币”的法案(法案号H.4128),目前该法案正在等待表决。该法案也明确,将黄金和白银作为南卡罗来纳州的法定货币,并可用于偿还债务、支付税负及公共费用。
此外,美国佐治亚州的议员1月24日再度提交了《宪法法币行动法案》(法案号H.B.3),目前,该法案正在等待佐治亚州众议院的货币和银行委员会的调查听证,以决定是否采纳,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美国宪法规定的,各州政府只能以黄金或白银铸币的形式偿还债务,本法案试图确定佐治亚州只能以上述形式偿还州政府债务。本法案要求,佐治亚州内的任何银行或其他贷款机构在州政府或其他监管机构存放的准备金可以使用金银铸币,取回的准备金形式也可以是金银铸币。
除了美国之外,瑞士也在推进黄金的再货币化立法进程。瑞士议会7月23日披露,将于2011年晚些时候讨论“金瑞郎”议案,以发行与现行的瑞士法郎并行的金瑞郎。发起该法案的是瑞士国内目前最大的政党——瑞士人民党,因此该法案很可能最后成功通过,而这仅仅是瑞士人民党的“健康货币”( Healthy Currency)计划的一部分。
瑞士在2000年“修宪”行动中,将黄金与瑞郎的挂钩解除,成为最后一个放弃金本位制的国家,当时瑞士人民党强烈反对修宪放弃金本位,但因实力弱小而无法抗衡。而目前瑞士人民党已是议会第一大党,2011年下半年“金瑞郎”提案通过的可能性较大。
金融市场已经认可黄金的货币地位
黄金在金融市场上也在开始重启货币化,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职能纷纷开始回归。表现有三:
一是黄金在金融市场上已逐渐成为公认的抵押品,如欧洲的结算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摩根大通已接受黄金作为抵押品;二是诸如国际对冲基金Osmium Capital等机构,开始提供以黄金的盎司数定价的股份,表明黄金的流通手段职能也开始回归;三是美国颁布多德弗兰克法案,禁止美国的黄金OTC(场外)交易,这一举动意义深远,很可能将进一步提高黄金在其国内的金融地位。
5月25日,欧洲议会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会一致同意,允许结算所按照《欧洲市场基础作业监理改革提案》(EMIR)的规定,接受黄金作为抵押品。上述提议被提交至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并将举行新一轮投票。此前在2010年晚些时候,欧洲主要的衍生品清算行ICE Clear Europe已成为欧洲首家接受黄金作为抵押品的清算所。
此外,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于2009年10月起宣布,接受黄金作为所有交易品的抵押品,以黄金充当抵押品的总价值上限为2亿美元。摩根大通2011年2月8日宣布,旗下摩根大通抵押品管理业务将接受实物黄金作为抵押品。
美国颁布的多德弗兰克法案,禁止美国的黄金OTC(场外)交易,这一举动意义深远。但是,我们认为,在全球由黄金去货币化再度转向黄金货币化之时,美国禁止本国公民在场外交易黄金“自断手足”的可能性不大。相反,禁止OTC交易,将使得实物黄金在金融市场之外,人们的生活中只能以黄金铸币的形式存在,从而将黄金交易市场和人们的生活隔离开,大幅增强了黄金铸币在流通中的唯一性,反而很可能进一步提高黄金在其国内的金融地位。
黄金会卷土重来吗?
黄金的货币化进程还体现在价值储备等货币属性被全球央行逐步认可上。
以欧洲发达国家为主的CBGA(央行售金协议)国家,如今已几乎不再对外出售黄金,即便在各国面临主权债务偿还压力的背景下,也并未售出黄金储备。
不仅如此,新兴市场国家也开始认可黄金的价值贮藏职能,并大幅增持黄金。墨西哥央行2011年至今已增持近100吨黄金。预计世界各国央行2011年黄金买入量将远超前几年。
综合来看,在交易者层面,黄金的大宗属性已经大幅减弱,在交易者的眼中,黄金的货币属性已经开始回归。在全球主权国家层面,黄金作为法定货币的立法进程正在加速进行。在金融市场层面,黄金已逐渐成为公认的抵押品,货币职能和货币属性得到进一步回归,货币化进程已悄然深入。在货币体系层面,各国央行已经逐步认可黄金的货币属性和金融战略层面的深远意义,肯定了黄金的价值储藏和世界货币等货币职能,它们的大量买入黄金,将进一步推动黄金的货币化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黄金的货币化进程中,白银几乎如影随形,总有其一席之地。这表明,尽管在金银本位制被放弃后,白银逐渐以工业金属属性为主,但由于白银天然的货币特性和其充当货币的悠久历史,在金融市场日趋动荡的今天,白银的货币地位也在逐步复苏之中。
在很长的时间里,黄金饱受打压和歧视,但在公众和货币官员的眼里,黄金巨大的诱惑依然挥之不去。在没有超级大国主导的年代,黄金更容易发挥其作用。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货币体系“去黄金化”40年之后,黄金会卷土重来吗?
(徐以升系本报评论部主任,余懿系本报实习生,本文摘编自思想库《战略观察》报告《黄金再货币化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