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华:人民币国际化将迎盛世10年 欧美陷入困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5 12:47 来源: 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年来,欧美采取了一系列的金融监管措施,目的是为提高银行的资金数量和利息成本,加强对对冲基金进行监管。商务部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中心顾问吴东华撰文指出金融监管打压了欧美金融业,将走下坡路。而中国是实体经济大国、金融小国,金融监管不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相反实体经济会促进金融业发展,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本网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原标题:人民币国际化将迎来盛世10年
吴东华
过去160年,全球金融部门的增加值总额(GVA)是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快于经济实体,但是在分布上极不均匀。一战前20年,金融部门增长率是经济体的4倍,1918年到1970年代,金融业增长率比经济增长率慢,主要是受到金融监管的缘故,1950年美国金融部门增加值总额只占GDP的2%,2010年却是8%。
现在,欧洲推行全球银行业实行巴塞尔协议三,提高银行的资金数量成本和利息成本。美国推行SEC新规,加强对对冲基金进行监管。凡是1.5亿美元以上或15个客户以上的都要受到监管登记备案,随时进行突击检查。去杠杆化交易,提高保证金交易,控制空头仓位的上限比如超过5%的股份或3000万股以上的,均要公开。
根据金融监管时代,金融业增加值慢于实体经济增长的历史经验来看,是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的。中国是实体经济大国、金融小国,受到影响仅仅是提高银行的各类准备金率而已,至于提高交易市场成本,中国没影响。相反,中国还可以进一步前进到美国交易监管的红线这个位置,对中国来讲,这仍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机会。但是,对于金融大国、实体经济小国的美国来讲,受到各类交易的去杠杆化、透明化,场外交易变成场内交易、增加金融税,尤其是对对冲基金的整肃,有毒资产的坍塌,剩下的就是承销股票、债券上市、,参与期货、股市、上市套利,仓位受到曝光,获利难度提高。所以,2011年以来,欧美金融业大裁员。最近全球28家全球系统性银行另加1.5%-2.5%的超额风险保证金,另外在特殊情况下追加特殊的1%的保证金。这样,这些全球重要性银行变成抛售资产、裁员来完成瘦身和收入下降的应对。
2011年一季度,美国人均债务增加330多美元,每人平均每月增加110多美元债务,结果导致2011年6月消费金额环比下降0.2%,创下2008年以来首次下降。这些债务的增加主要是楼市不断创新低产生的,如今,美股又开跌,经济增长又下降,使得收入下降、财富缩水。预计美国经济2011年第三季度增长会大降,第四季度会出现大幅负增长。预计2011年美国经济会出现-0.5%左右的增长率。
自2011年8月5日晚,标准普尔下降美国AAA评级至AA+之后,美国两党成立跨党削减赤字委员会,共和党本来主张削减支出减税,现在变成可以考虑加税,民主党本来加税反对减少支出,现在变成可以考虑减支。两党得出的基本路线是加税和减支,只不过是幅度有多大。另外,是加税幅度大还是减支幅度大或旗鼓相当。
我认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美国百姓一方面受到加税而增加负担,另一方面受到减支而岗位减少,再加上人均债务上升、消费下降、少还债把钱存银行、楼股衰退等影响,美国有可能爆发内乱,可能成为第二个英国。
不仅美国受到加税减支的两头打击,连欧元区也一样。原来他跟跨国存款来进行高利贷的东欧已经无法运转这种模式了,原来通过低息来大力发展房地产的西班牙、大力增加高福利的希腊,也无法运转这种模式了,这种借贷模式已经画上了句号。
2007年前,借贷超过GDP的300%,1970年代英国借贷利润是整个经济利润的1.5%,到2008年达到15%,美国这一数字更高。这些借贷为何这么大?美国是垂直化高借贷,欧洲是扁平化高借贷。这种高借贷使得金融部门增长比实体经济增长快,1980年,发达国家金融资产、债券、股票和银行资产是GDP的100%左右,到2006年,这个数字在美日英是400%,比值增长了4倍。很明显,1900年-1918年,金融发展是经济发展的4倍,1918年-1970年,金融发展没实体经济发展快,而1971年-2007年,金融发展占GDP的比重是1950年的4倍。
通过上文金融监管20年放松、50年收紧、35年放松来看,收紧的时间比放松的时间长得多。从本轮欧美经济来看,没有10年以上,欧美是走不出这个困局的,未来十年能否还清债务都是个未知数。问题是,随着10年左右的金融机构紧缩,造成社会的死气沉沉,旧伤已经淡忘,要求振兴经济增长,一方面债务基本清楚,另一方面就业差,经济增长差,要复兴必然要求放松金融监管搞好经济。
如果以上种种是恰当的,那么,未来10年就是欧美黑暗的10年。相反却是中国光明的10年。未来10年利于实体经济、不利于金融业增长。而中国金融业离警戒线还有增长空间,而欧美金融业被金融监管打压。所以,我认为,中国未来10年实体大发展,金融业大步发展到欧美金融监管红线,能有效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欧美通过国家统一使用欧元来推广欧元的全球化,但是因没统一的政治、财政、军事外交等导致。欧元只是包含型而非外向型货币,而人民币因有中国的大力向外推。比如双边货币互换、人民币对外直投、人民币对内投资、人民币对外信贷等方式,显示出,人民币是一个外向型货币。另外,美元通过美国经济三次大爆炸而增大全球占有率,比如移民、技术、金融。另外通过挂钩黄金、军事来支持美元的全球化,中国人口庞大可以替代美国移民带动经济及推广货币是作用,中国让人民币升值,可以替代挂钩黄金推广货币的作用。中国让人民币汇率波幅小于欧元美元,可以替代军事推广债市的作用。很明显,人民币全球化比美元全球化的推广工具还有技术和金融。我认为,中国金融发展离欧美的经验红线还有发展空间,中国的实体经济还可以助推一把金融业扩展,中国金融业还可以通过全球化来提升发展空间。而欧美金融业早已是全球发展,现在是走下坡路。所以,中国金融业以后通过走向全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方式,中国在金融业上是有机会的。最后剩下技术,我认为,这是个慢活,中国的模仿能力比较强。虽然山寨版反映了创新能力差。但是我认为,中国模仿会逐步从直接模仿公司间接模仿转型的,也即在直接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一些因素,这样,不但回避了山寨,而且有利于创新,如果走到这一步,就是促进中国技术的加工速度。我认为,中国企业目前的关键并不是就是落后,而是规模太小,如何解决快速壮大,才是最主要的,这一点我只能摇头。实际上,企业一旦壮大,技术化道路是很快的,不过,我担心的世界品牌。而未来的10年又是欧美经济黑暗中国经济阳光,所以,我认为,人每年国际化将引来盛世10年。
(专家观点供网友参考,不代表本网立场)
吴东华博客:http://blog.ce.cn/html/68/120968.html
作者简介:
吴东华:商务部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中心顾问,BWCHINESE美国<<商业周刊>>中文网专栏作家,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国际经济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