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新辽商的DNA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6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本报评论员孙智
辽宁——共和国长子,新中国工业的摇篮。相对于闪耀的工业文明,辽宁的商业文明多少显得有些落寞。
相对于晋商、徽商、浙商、闽商这些耳熟能详的商帮,新辽商几乎是个新名词。
今天,也许我们只能从沈阳大帅府旁的边业银行和张氏父子仿照法国香榭丽舍大街建立的沈阳中街,依稀找到一些辽宁近现代商业文明的历史印迹。
客观地说,辽宁缺乏发展商业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基因。辽宁先民大多是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农业民族重农抑商,游牧民族也较少具有商业意识。从自然条件来看,丰饶的物产、肥沃的黑土地客观上形成了这里的人们懒散的地域性格,在文化心理上则体现为豪爽大气、重义轻利、尚武懒散。而执行计划经济最彻底、退出计划经济最晚的省情也让辽宁人养成了“等靠要”的性格依赖。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发迹于草根与坎坷之间的民营企业渐成燎原之势,区域商业文化土壤藉此逐渐得到改良。
得益于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开放大气、包容达观、善于学习、乐于接受、注重人文关怀为精神特质的“新辽商”正在悄然崛起。他们和新苏商、新浙商等各地的商界精英同台竞争,交相辉映。
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人”,辽宁省工商联对于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促进民营企业家的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辽宁省政协副主席、辽宁省工商联主席王植时经常讲,要放下架子、弯下腰,主动为民营企业服务。如今在这块黑土地上,民营经济总量不断上升,贡献了全省6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80%以上的新增就业,全省一半以上家庭直接受益。
回溯历史,辽宁曾有四次移民浪潮。移民大潮衍生的移民文化,其最根本的特性是融合,文化的融合让辽宁人更具包容性,直接表现为善于学习,乐于接受甚至主动接纳对生活、工作有益的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高兴地看到,传统的商业文化和近代的商业文化有机交融,使新辽商这一群体的规模逐渐扩大,形象日益清新,豪爽义气、敢作敢为、热爱家乡、回馈社会逐渐成为新辽商的标签。
如今,新辽商中的一批杰出代表已经不仅把触角伸向全国,还积极将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引进来,昂首阔步地“走出去”。2010年辽宁省共核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67家,协议投资总额10.97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民营企业有75家,占45%,协议投资金额6.5亿美元,同比增长9.6%。
在辽宁“走出去”的民企中,创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最大IPO的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无疑最具样本意义。虽然已经成为全球第三、亚洲和中国最大的铝型材研发制造商,但公司的董事长刘忠田还是保持着往昔的本色,这个小个子辽宁人不简单,众多的海内外客户如是评价。
地广人稀,空间广阔,先进工业文明的滋养,铸就了新辽商人刚健豁达的性格和敢于开拓创新的品质。
作为全国1000多万家民营企业的唯一代表,到中南海向温家宝总理反映基层中小企业的呼声,沈阳华铁企业集团董事长由丽华始终坚信,科技创新是中小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经之路。
同样的路径,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在董事长朱建民的坚持下,依托产品创造价值,锲而不舍地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这些创新亦为奥克带来了不竭的发展动力,如今的奥克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晶硅切割液制造商。
辽宁人的性格当中还有着浓厚的英雄主义情结,这种心态被新辽商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人文关怀和责任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辽宁德营石化集团董事长田德营、丹东克隆集团董事长臧克、本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包紫臣等一批新辽商,回馈乡梓、行善八方,用大爱践行着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
在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的救灾援建活动中,辽宁民营企业共向受灾地区和群众捐款捐物4亿多元。
人文关怀和责任感是普世价值,显而易见,新辽商已经将其化为自身的精神特质。在新辽商群体中,还逐渐成长起一批以后英集团董事长何宪恕、罕王集团副总裁杨继野为代表的少壮派。他们大多拥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海外留学经历,他们更加注重品牌意识,更加具有国际化视野,更加注重慈善公益事业。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为一个相对松散的区域商业集群,如何准确界定新辽商这一称谓应该是理论界探讨的话题,但这个商业集群和其他商帮一样积极参与到了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进程中,却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前路会有崎岖和坎坷,好在他们已经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