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现代博物馆:破解专业化经营管理瓶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6 01:2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郑爽

  作为瑰宝级的国有博物馆,故宫近期接连陷入危机中,“会所门”、“拍卖门”、“瞒报门”等,似乎都已超过了博物馆经营与管理的底线。

  实际上,随着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逐步加深,各地正迎来一波“博物馆经济”热潮。但国有博物馆面临着上述经营管理难题,民办博物馆也相当困窘:国有博物馆筹资方式单一导致经营理念落后,对公众性的不完全理解和阐释以及专业化管理的不够都成为其良性发展的瓶颈;民办博物馆因其尴尬的身份定位而缺失各种扶持,前行举步维艰。

  “公众性”的不完全阐释

  5月,故宫建福宫被曝已被改造成全球顶级私人会所,这引发了外界对故宫利用文物赚取商业利益的猜疑。不管最后故宫各方对此次事件如何澄清,也不管公众是否信服其回应,毋庸置疑的是,博物馆任何以营利为目的举办活动都违反了国有博物馆的定位与属性。

  四川博物院院长盛建武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指出:“从博物馆存在的社会哲学和法律基础来说,博物馆本身首先具有国库的属性,国家千百年来的文化成果都在这里收藏,它属于每一个公民,不是博物馆营利的私产,难道要把文物拿来作为商品属性运作吗?”

  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博物馆协会早已将博物馆的定位昭告世界:“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

  而我国博物馆对定位的不准确还表现在仍然将博物馆视为文物保管和研究机构。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博导教授、国家文物局专家陆建松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在实践中,我国多数博物馆主要扮演了‘文物仓库’的角色,在这些博物馆的管理者看来,博物馆的主要职责和经营目标就是为国家收藏、保管和研究文物藏品。这种办馆理念是落后的。”

  在盛建武看来,国有博物馆的定位应更多着力于公共服务,即博物馆的文化服务、教育服务和文化休闲服务,应该更多为公共文化提供必要的精神食粮。而民办博物馆应更多地考虑同当地文化特别是地域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联系起来,切不可盲目求大求全,使自身的藏品公信力有所损失,也会使其后期的运营产生很大的包袱。

  广东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馆长、人类学教授郑君雷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小型专题性博物馆是民办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发展空间,这种博物馆的设计领域具体而明确,观众群稳定而且资金的筹措也切实可行。因此可以针对某一行业、某一社区、某位历史人物、某类人群或某种文化民俗事项等展开。”

  “但我国博物馆普遍存在不重视公共服务的问题。不重视观众需求调查,不重视主动吸引观众,所提供的服务与观众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陆建松说。

  美国的博物馆为了做好展览开放服务活动,往往在对观众状况及其需求进行周密调研之后,才开展展览内容、形式的设计。我国四川博物馆也率先把观众看不看得懂、看不看得舒服、看不看得明白作为衡量博物馆工作基本标准,还会不定期举办观众恳谈会等。

  单一的筹资方式

  从根本上来说,单一的财政投入导致了国有博物馆对公众服务的不重视以及管理经营理念的落后。

  陆建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博物馆馆长都是国家出钱养着他们,很多馆长没有积极性,对他们来说,做得好或不好反正都是政府的。西方的博物馆国家财政拨款不多,所以他们需要想办法筹集钱,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去社会上募集资金等,他们有压力才有动力把博物馆办好。”

  一位省级博物馆馆长就曾向陆建松抱怨道:“去年搞文创产品与文化服务,博物馆创收了500万,但政府的财政拨款马上就扣了500万。”

  目前我国国有博物馆实行收支两条线,门票、纪念品等创收除扣除基本的人员工资费用后其余的需要上交政府,政府编制财政投入作为国有博物馆的财政保障。而民办博物馆实行自收自支,多半依靠馆长个人或企业资金,但经费严重不足。于是便有一些博物馆开始引入市场化机制,寻求多元化的自我创收。比如开发周边产品、临展和特展门票、馆外机构进行特许经营的场地费等。

  “但依靠这些是无法实现收支平衡的,事实上这些收入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在中国这些市场化运行只能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博物馆产品的市场化受到地域等因素的限制。”盛建武表示。

  而郑君雷认为博物馆的市场化运营需要在博物馆基本内容上形成品牌和特色以及通过博物馆的各项基本活动形成关注度的前提下方可考虑,不然事倍功半。

  但不管是政府的财政支持抑或是民办企业尝试多元化经营,对我国博物馆而言,钱都是最大的问题。

  陆建松表示:“在我国博物馆经费来源渠道太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尽管国家已将博物馆事业界定为公益性的事业,但是不少因地方财政困难而难以落实;另外,经费投入也与政府的重视程度有关,有些拨的钱仅够发工资,事业经费基本没有。而且,现行的博物馆管理与运行体制及社会环境又难以使博物馆在社会筹资和健康的经营创收方面有所作为。”

  在博物馆事业发达的国家,博物馆运营的收入来源较为多样化。在美国,政府对博物馆的直接资助很少,更多的是通过税收杠杆间接支持。博物馆的资金来源主要有:社会赞助、政府资助、博物馆自身营业收入和投资收入。而美国税法规定向包括博物馆在内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捐款可抵消相应的纳税基数。并且,博物馆的商店、餐厅等各项经营活动都享有税收优惠。

  专业化的管理和人才的缺失

  从故宫的“失窃门”到文物损坏再到近日被曝隐瞒过去文物的人为损坏事件,这些也不禁让人们担忧故宫内部文物的管理能力。博物馆业内专家指出:“这折射出我国博物馆现代化专业的水平不够。其实文物失窃和损坏其他博物馆也有发生,只是大众不知道。”

  博物馆内部管理理应非常严格,对其核心部分的藏品征集、保护、陈列设计等应当都有明确规定。自2006年起文化部公布《博物馆管理办法》意在使博物馆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化。

  根据上述业内专家介绍,文物从清理、消毒然后登记、编目到库房保管,整个都有一套非常严格的流程,而故宫之所以发生文物损坏事件就是因为操作流程的问题,对此需要建立一套标准规范和科学的规定,并且要建立起严格的责任追究体制和制度。

  “像故宫文物损坏事件,这个按照国家文物局的相关规定是有标准流程的,博物馆应该在第一时间向各级文物局转报相关汇报,文物局也会按照有关法规对当事人和单位给予处罚并给出处理意见。但目前对于文物损坏向媒体和公众公开,还没有相关法律要求。”一位博物院院长表示。

  “规定和执行都很重要。国内现在公有博物馆馆长应当定位于博物馆或者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博物馆的管理者,而非政府官员,这也有一个去行政化的问题。”郑君雷认为。

  陆建松指出:“一个国有博物馆里面的工作人员不能是行政人员占主导,大量靠关系进去专业水平怎么会高?博物馆里所有的活动都是以文物保护为前提,而且专业性很强,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受过博物馆教育和训练,文化专业化程度要特别高,博物馆的馆长也应该由专家来担任。”

  而我国博物馆从业人员中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比例偏低,从业人员对博物馆的理解和认识层面不到位,这样谈何好的管理和执行?最近,教育部批准设置“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MCCH),在郑君雷看来这是一个好趋势,可以考虑将这一专业硕士学位与博物馆从业资格准入证对接。

  陆建松也建议像日本和美国等国家学习,实行行之有效的博物馆从业人员的资质认证,如果工作人员都不具备从业资格,那么管理体制肯定会出现问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