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博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9 01:04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中小企业如何突围“三荒两高”

  □辜胜阻

  今年,为了全面了解民营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我先后到浙江、江苏、福建、上海和湖北等地调研。调查发现,当前“人荒”“钱荒”“电荒”和高成本、高税费构成的“三荒两高”困境产生的叠加效应使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长三角地区更出现大量企业停工、半停工局面。

  面对“三荒两高”困境,中小企业又该如何走出困境?面对“三荒两高”困境,需要政府和企业采取措施联手应对。

  政府应采取六项对策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困境。一要实施“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货币政策,减轻银根紧缩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化解中小企业“钱荒”困局;二要规范民间金融,放宽金融管制,让民间金融阳光化,通过金融创新引导民间资本回归实体经济;三要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多层次银行体系,发展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四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加快教育结构调整,解决企业面临的“技工荒”;五要推行电力价格改革,建立电力长期有效的定价机制,解决企业面临的“电荒”;六要对中小企业少聚、多予、放活,通过减免税费、鼓励创新、扶持创业、拓宽民资投资领域,积极实施“化税为薪”或“提税让薪”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使中小企业轻装上阵。

  要化解“三荒两高”困境,除了政府的帮助,企业还需学会“自救”。一要实施信息化、集约化、自动化、机械化战略,加强技术创新,通过更新设备和自动化来替代人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二要通过企业转型、产业链整合、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来化解“高成本”;三要以人为本,逐步提高薪酬,稳步改善福利,关爱尊重员工,加强技能培训,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改变员工“过客”心态,形成命运共同体,减少员工流失。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难题,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明显。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

  当前金融体系不健全、配套措施缺失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一要加强金融组织创新,完善与中小企业规模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相适应的多层次银行体系。要推进政策性银行建设,发展社区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鼓励创办小额贷款公司等准金融机构,完善与中小企业规模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相适应的多层次银行体系。

  二要重视融资配套服务的协调跟进,推进建设企业融资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要重新修订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综合性管理机构,加大财税政策的扶持力度,健全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公共政策服务体系。要增强多层次的融资信用担保,加快建立企业征信体系和发展中介服务机构,推进建设企业融资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

  三要通过发展“新三板”等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的投融资链,加快实施中小企业集合债等措施,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

  停发新股不如把好质量关

  □曹中铭

  对于股市而言,市场走牛或走熊,必定有其存在的理由。2001年6月份开始,A股步入长达四年多的大熊市,上市公司股权分置被认为是“罪魁祸首”。随后的一轮大牛市行情,股改的启动又被解读为幕后推手。凡事皆会有因果。

  整体而言,今年的股市行情无疑是灰色的。除了一季度股指震荡上行之外,从4月下旬开始,市场即处于下跌的态势。银根收紧、通胀压力以及CPI持续上升等负面因素,导致投资者信心丧失,股指亦出现逐级走低,再加上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上证指数不断创出新低。在这一切的背后,是广大中小投资者遭遇惨重的损失。

  客观上,8月初股市的暴跌,欧美债务危机是“导火索”,A股市场本身的结构性矛盾与深层次问题才是“始作俑者”。其中,新股竭泽而渔式的融资行为更是成为千夫所指。面对疲弱的市场,要求缓发或停发新股的呼声又在市场中响起。

  毋庸置疑,这两年上市公司的融资堪称猛于虎。去年A股市场融资总额达1.03万亿元,突破万亿大关,位列全球首位。与2009年相比,增长123%。来自W IN 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融资总额已达到4384亿元,而从银行股以及其他众多上市公司推出的再融资方案看,今年融资总额再破万亿元当不会有什么悬念。

  短短20年时间,A股市场能有今天的规模,显然与上市公司大肆圈钱行为密切相关,也与监管部门对于股市的错误定位相关。目前,A股市场挂牌的上市公司为2530家,而美国市场达到3600多家上市公司,则用了200多年的时间。由此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圈钱”行为是多么的猛烈,更何况这还不包括那些频繁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

  缓发或停发新股是否能够达到救市的目的,事实证明,自2001年以来,新股曾经四次暂停发行,虽然短期内或可导致市场企稳或回暖,但没有一次能够完成救市的使命。这说明,缓发或停发新股,至少在救市问题上,值得商榷。

  近几年来,监管部门大力推行市场化建设,这一点明显表现在新股发行上。推行市场化,意味着市场的问题应该由市场自身来解决。但目前的市场颓势,显然不是“市场先生”能够解决的。笔者以为,新股发行无需暂停,否则市场又将陷入行政干预的泥潭。监管部门要把好新股的入市关。

  今年上半年频频出现的新股次新股业绩变脸潮,到底说明了什么?相信投资者心中已有答案。上市即“变脸”,至少说明这些挂牌企业存在包装粉饰上市的嫌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造假欺诈上市。遗憾的是,针对市场出现众多业绩变脸的新股与次新股,监管部门却没有给市场任何说法。

  A股市场投机盛行,除了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意识淡薄之外,与上市公司质量低劣密切相关。A股市场一旦有风吹草动即产生暴跌,同样与上市公司不具备投资价值密切相关。试想,如果上市公司估值合理,又极具投资价值,A股市场还会常常遭遇“黑色星期几”吗?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暂停新股发行,倒不如把好上市公司质量关。而且,这也涉及到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与长治久安。

  (本栏目稿件只反映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截稿新闻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