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郎升值不止瑞士干预不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9 07:20 来源: 金融时报莫莉
记者莫莉面对瑞郎汇率的持续攀升,焦灼的瑞士当局终于按捺不住。8月17日,瑞士央行和瑞士政府双双出招应对瑞郎汇率升值难题。当日瑞士央行宣布,再次扩大流动性供应规模,将银行在瑞士央行的活期存款规模扩大至2000亿瑞郎。而当天晚间的内阁会议之后,瑞士政府也表示将启动一个总额为20亿瑞郎的刺激计划,以缓解瑞郎强势对经济造成的影响,这大于市场早先预计的15亿瑞郎的规模。不过,对于17日瑞士官方的应对措施,市场并未领情。在瑞士央行公布扩大流动性供应规模的消息之后,瑞郎对欧元汇率甚至短时间内暴涨2%。大部分市场人士认为,17日瑞士官方的应对举措相对温和,可能难以遏制瑞郎继续升值势头,这意味着瑞士当局未来将有更多措施出台。
瑞士政府17日决定,将启动一个总额20亿瑞郎(约合25亿美元)的刺激计划,补贴出口企业、旅游业、创新与科研、基础设施和消费者,以减轻瑞郎升值给上述行业及群体带来的压力。瑞士经济部长称,瑞士经济总体良好,但某些领域形势紧张,至于20亿瑞郎的具体分配将由瑞士联邦议会讨论。同日瑞士央行表示,迄今为止所采取的瑞郎走强控制措施正在产生影响,然而瑞郎币值仍被过度高估。为此,央行决定再次大幅增加瑞郎货币市场流动性,加大货币市场利率下降压力,相关措施立即生效。这是瑞士央行15天内的第三次“出招”。早在8月3日,瑞士央行宣布将指导利率降至零并表示将大幅增加货币市场瑞郎流动性;而在8月10日,瑞士央行将存款准备金从800亿瑞郎提高到1200亿瑞郎,并使用2008年金融危机时动用过的货币掉期交易工具。
即便面对瑞士央行如此密集的三重应对举措,市场依然不为所动。截至北京时间18日记者发稿前,瑞郎对欧元和美元汇率仍保持走高之势,兑美元仍维持在1∶0.7920上方窄幅振荡。分析人士表示,瑞郎汇率居高不下,可能有三方面原因。首先,从国际背景看,随着市场对全球经济及欧元区和美国债务的忧虑情绪日益加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转而将瑞郎作为其避险工具,这是瑞郎升值的主要原因。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就是瑞郎对美元和欧元汇率不断刷新高点。数据显示,瑞郎兑美元在过去6个月内升值20%,兑欧元升值13%。其次,从瑞士官方应对来看,有专家认为,其所推出的各项应对措施仍较柔弱。“市场希望看到更多激进的措施,如特殊目标汇率制度,当前的举措过于柔弱,可能不足以阻止瑞郎升势,”有专家如是说。第三,从早先欧债和美债所导致的市场浴血来看,当前的温和措施无疑加重了市场的失望情绪。“瑞士央行将银行存入央行的活期存款从目前的1200亿瑞郎提高至2000亿瑞郎。”有分析人士表示,要不是市场原本预期已大幅提高,否则这举措本身应会带动瑞郎走软。
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瑞郎汇率快速升值,市场对瑞士经济或将受损的担忧加重,瑞士官方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瑞郎大幅升值不仅直接冲击出口,导致大型跨国公司抱怨瑞郎升值影响公司盈利,也对瑞士银行体系带来压力,而瑞士旅游业更是受到重创,因为瑞郎坚挺令海外游客望而却步。瑞士工会联合会认为,瑞郎升值对瑞士出口和旅游业的影响将导致10万人失业。日前瑞士工会成员在瑞士央行和瑞士议会前集会,对瑞郎升值表示强烈不满。
瑞士各界对瑞郎升值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加重了市场对瑞士当局或将进一步采取应对举措的猜想。瑞士央行17日表示,即便在瑞士政府可能会采取措施来降低瑞郎大幅升值对经济增长伤害的情况下,如果情势需要,它也将采取进一步的应对措施。而瑞士经济部长阿曼表示,瑞士央行将不得不决定是否希望设立汇率目标,因为央行的职责是确保价格稳定。他表示,瑞士政府将支持任何瑞士央行认为是果断抗击瑞郎强势的正确举措。不过,他也承认,瑞士央行是独立的,诸如资本控制等举措必须由瑞士央行和政府共同决定。经济学家认为,阿曼的这番表态相当于为瑞士央行此后大刀阔斧采取措施打压瑞郎涨势埋下了“伏笔”,毕竟瑞士当局是决计不愿意看到瑞郎强势伤及经济增长的。
对于瑞士央行未来可能采取的进一步举措,有专家揣测说,瑞士央行一个备选措施是,可能实施负利率———促使银行向其储蓄客户收取费用,也就是对存款征税,这将使得将资金存入瑞士银行系统的吸引力降低,从而减轻瑞郎升值的压力。这项措施瑞士在20世纪80年代使用过,近年来日本也频频使用这个措施。不过,有反驳观点认为,这项措施可能会收效甚微。有资料显示,在1972年到1978年间,瑞士对非本地居民银行存款征税,但该时期内瑞郎仍飙升79%。还有分析师预测说,未来瑞士央行可能将瑞郎盯住欧元汇率。但反对人士指出,瑞郎紧盯欧元是下下之策,这将迫使瑞士央行使用利率或直接市场干预措施以维持瑞郎和欧元汇率稳定。“目前,瑞士当局仍拒绝对离岸账户收费,并反对实施资本管制等措施。”有市场人士表示,瑞郎如果持续升值,市场预期的“猛药”也会越来越强,其市场动荡风险也将越来越大,而瑞士当局也将更加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