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楼市拐点或在第四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9 18:41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陈文喜 北京报道

  日前,有外媒报道,澳大利亚一经济学家预测称,中国房地产市场年底前将出现大幅调整,并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暴跌,而股市也将受到冲击。报道称,在过去12个月中,中国不断出台政策为楼市降温。尽管房地产交易活动总体放缓,但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的房地产却无丝毫降温。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住房建设和销售数量差距达到最大值,并且有迹象表明,在未来6-12个月中,“供过于求”的问题将继续蔓延。

  那么,在房价居高不下,行业持续过热,政策不断出台的关键时刻,中国房地产将会走向何方?

  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谢逸枫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数据上看,调控效果有一定成效,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趋势得到遏制。部分城市房价下降,大多数城市房价格涨幅收窄。投机性,包括投资性需求减少,销售面积与去年比较出现下降。另外市场供应不断增加,特别是保障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将起到稳定房地产价格的作用。”

  “苦肉计”换得销量

  年初,政府调控一声令下,新政“万箭齐发”,楼市格局剧变,买方市场日渐重现。“京十五条”对于各方无疑是一技绝杀,北京自此进入“房票”时代。半年来,投资客“闪”退离场,北京楼市库存再度逼近11万套峰值;这期间,开发商犹如“三国杀”里的黄盖,纷纷使出“苦肉计”:从不痛不痒的小折扣到送精装、送家电,甚至单套直降数十万元的“出血价”,换来了行情的些许回暖。

  上半年,北京收金40亿以上的房企猛增至9家,根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统计,远洋地产、万科分别以57.96亿元、51.47亿元的销售额夺得第一二名。龙湖、首开集团紧跟其后。龙头房企们的出牌策略是多频次、少批量、平价推盘。

  但随着房地产进入深度调整期以及“房票”的日渐消化,房企的销售压力只增不减,这可从各大房企半年报窥见一斑:2011年上半年,46家上市房企一半预降、预亏。

  有研究机构分析,上市房企很可能在今年四季度出现明显的分化。在北京,下半年的冲刺阶段各家房企都将使出看家本领各显神通。

  行业乱象横生

  对于房地产行业现状,海尔地产集团董事长兼CEO卢铿的感觉是“乱”。地方政府因为债台高筑,土地卖不出去,感觉到乱;开发商因为不让卖房子,存货太多,资金流出问题,也感觉乱;老百姓也不知道现在该买房子还是不买房子,感觉到乱;保障房,两个问题挺麻烦,一是品质问题,二是各大城市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保障房不知道往哪放,中国城市没有轨郊网,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常困难。

  孟晓苏则比较乐观,房地产行业正发生新的变化,一批新的企业正在进入。当前各地成立了一批保障房开发公司、土地投资公司、城市投资公司,以低利润为目的,主要目的是社会责任。如果把这些算进来,不能不说房地产行业目前还是一个在迅速壮大的行业。

  陈劲松表示,今年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很多怪现象。在限购、限贷、限价等种种压力下,目前中国房地产最大压力还不在开发商,而在中介商。现金流可能是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极其重要的,没有量怎么办?市场依然存在,而且是价格弹性窗口。

  现在的房地产调控按照目前的思路推下去,没有看到变化的迹象。中央多次强调,保持房地产调控力度不动摇。如果调控措施继续深化,房地产行业谁的代价大?

  陈淮从宏观调控角度进行解读,他认为中国2011年最稳定的最危险的是人民币价格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对房地产影响最大的政策是升息。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最没有把握的就是人民币升值与否。现在金融专家把币值、货币的价格最不稳定的祸害嫁祸在房地产上,是完全错误的观点。

  难免价格战

  在当前楼市成交量明显下降、国内通过银行贷款等传统渠道融资难度加大、海外融资成本上升、信贷信托融资受限制的情况下,房企资金链愈加趋紧。融资模式的创新将是缓解房企现金流压力的方式之一。

  非传统渠道如海外融资、票据、债券发行等虽然对房企的现金流起到了正面作用,但也推高了房地产公司的财务杠杆风险。近期标普报告对中国的30家房地产公司进行评级,数据显示,这些公司的评级多处在评级体系的较低端。

  业内人士认为,在2011年下半年,在资金链趋紧、融资渠道不断收紧的市场背景下,开发商还不断调高年度销售目标,其结果要么就是年底找个市场理由默许销售目标未完成,要么就是通过打折促销、项目快速销售而回笼资金来减轻财务压力,进行“逆势扩张”。后者是大型房企在市场低迷的市场背景下的比较明智的选择。

  因此,在各大房企“逆势扩张”的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房地产市场“价格战”在所难免,房地产市场有可能从目前“策略性降价”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价格下调。在下半年的市场博弈中,最终“鹿死谁手”,还要看哪个房企动作迅速,能够准确判断市场短期内微妙的变化,能够抢占先机,快速行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