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真假肉眼难分 选择鉴定机构成关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9 20:37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本报记者 陈新伟
实习记者 乔超报道
今年,上海拍卖行落幕的春拍行情是,玉器上升了40%-50%。
玉器作为财富的承载者,既有普通商品的特征,又有其独特的文化含义。当今一共有四种材料可以叫作玉:翡翠、和田玉、南阳玉和岫岩玉,现在大家公认的有价值的玉就是两种:翡翠、和田玉。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很多人买了玉石置于家中,一方面为了怡情逸志、“养玉养人”,另一方面也保值升值,只赚不赔。
珠宝玉器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追捧,当今市场充斥的玉器也鱼龙混杂。《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为此专门做了一次暗访调查,在随机搭乘的一路公交车上就有不下5名女乘客佩戴玉镯,记者在北京新世界百货玉器专卖店看到,玉镯标签上的价格达到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而在不远的红桥市场内,琳琅满目的玉镯价格也就在几百元到几千元,基本看不到有上万元的。这几千元的玉镯和几万元的玉镯,区别究竟在哪里?别说普通消费者了,就连那些每天卖这些玉石的商家、甚至技术人员,离开了检查仪器都很难辨出真假。
大多数卖家只提“眼缘”不提真假,至于怎样挑选物美价廉、品质上乘的玉器,他们给出的建议往往都是“买玉是要靠缘分的,凭第六感一眼看中的才戴得住”,结果就是消费者盲目地花了不菲的价格买了不知真伪的玉器。
为了买到A货,很多人不惜重金选择大的商场,正规商场有严格的进货渠道和商品质量控制,同时利润比例也相对固定,举办促销活动时,打折后的珠宝玉器价格非常实惠。而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却是很多商场也是从红桥古玩批发市场等地进货,“这件580元的玉镯在商场里最少也要两三千,翻几番都很正常”,一位摊主告诉记者:“‘珍珠看圆玉看润’,将天然玉石的棉絮等填充物抽空加工,这样的玉石看起来也很通透亮泽,其实是经过人工处理的B货”。即使是配有鉴定证书的玉器,记者发现证书也是千差万别,正规出具的珠宝玉石质量检验证书,必须是国家认定的检测机构,检验证书上一定要印有“CMA”、“CAL”、“CNACL”三个标识中的任一个标识。
玉石专家建议,所谓的真假也就是鉴定结果与出售者所述情况是否相符,认真看看对方提供的鉴定证书和你买的东西是否能对应起来,质检师们只对珠宝玉石的真假、贵金属的含量、重量等做检测,对价值不会下定论,“只要是真货,原则上卖多少钱都是合法的”,一位资深的玉石收藏者告诉记者,如果不符,消费者则应找消费者协会或者工商部门投诉,寻求帮助。
近年来,消费者对珠宝类产品的认识和维权意识正在不断提高,有关专家表示,一些机构并不具备专业的检测能力和资质,检测人员也不具备珠宝玉石检测执业资格,更不具有法定检测资质,其检测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消费者选择这样的检测机构虽然花费较少,但检测质量难以保障,合法权益也就难免受到侵犯。北京有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北大兴华宝石鉴定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大宝石检验中心等8家宝石玉器鉴定机构,而目前我国有资质进行宝玉石鉴定的机构也只有60多家。
“乱世黄金,盛世玉”,一些不法商家面对这一良好的市场前景,用以次充好、虚假宣传、漫天要价等多种手段,给普通消费者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陷阱。面对非理性的玉器投资风潮,专家建议消费者要掌握一定的珠宝鉴别常识,不要冲动消费,购买后索取正规发票,并要求商家注明所购商品名称、成色等详细信息,以备售后服务及维权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