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正本清源 治理保障房投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9 20:37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文/本报记者 郭冬瑾

  近几个月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入黄金期,速度之快,令人欣喜,按时完成2011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标大有希望。可我们不能疏忽的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完成建设的数量指标,才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保障房的建设、质量、分配和后期管理工作都任重道远,其中,要数保障房的分配问题最为关键,如果不能把保障性住房分配到最需要的人手中,那么,整个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就将失去其现实意义,还会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使投机者不当获利。

  保障房分配不公,投机问题不断,在近些年的保障房建设过程中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闻了。随着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指标的下达,保障房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分配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北京等地曝出大量保障性住房被用于出租的新闻、陕西地方官员团购保障房名单被曝光,这不禁让民众生出这样的疑问——保障房究竟保障了谁?

  针对社会上对保障房分配不公、投机者不当获利等现象的种种诟病,相关人士提出应当处以高额罚款甚至判刑的方式来严惩弄虚作假行为,使投机者不敢轻易骗购。石家庄拟出台“骗购保障房将终身禁入”的处罚措施,深圳拟规定骗取保障房将被罚款20万元。处罚之严厉,足见各地方治理保障房分配乱象之决心。

  不可否认,不当获利的投机者应当被严惩。当处罚力度高到一定程度时,部分投机者或因为处罚所震慑而偃旗息鼓。但治理保障房投机行为的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并不在于事后如何处罚,而在于保障房分配机制能否从源头上制止骗购等投机行为的发生。

  要避免保障房分配过程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需要有关部门正本清源,做好保障房分配的前期工作。首先,要设置科学的准入门槛。各地保障房准入门槛应针对其经济、收入、需求等具体情况,由当地民众参与制定,以确保其科学合理。其次,掌握保障房申请者的具体信息。在确立了科学的准入门槛后,只有掌握申请者真实、具体的信息,才能把投机者排除在外,从而把各类保障性住房分配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再次,应做好保障房分配的公示工作。将保障房分配工作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才能取信于民,提高政府公信力。最后,我国尚没有一部针对保障房建设、分配和管理等问题的全国性法律法规,立法机构应尽快填补保障房问题在我国法律上的空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