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节能减排再加码 长效机制成关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9 20:38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上一场马拉松刚刚气喘吁吁地跑完,下一场百米短跑已开赛。

  “‘十二五’能耗和碳强度下降的目标已经全部分到各个地方。”这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第二届“低碳发展·低碳生活”公益影像展开幕式暨中国低碳榜样颁奖典礼上透露出的信息。

  解振华指出,“十二五”将继续实施问责制,对于地方节能减排、降低碳强度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核,考核的结果向社会公告。

  实际上,目标责任考核已非新鲜事。自从2007年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之后,已有多位省市县级领导因未能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而受到批评、行政记过甚至撤职处分。

  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节能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特别是今年上半年部分地区出现高耗能抬头的情况,节能减排的形势更加严峻。发改委7月29日公布的《各地区2011年上半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的地区一共有16个,其中内蒙古等8个地区形势十分严峻。

  年年问责年年有地区未完成任务,节能减排与“乌纱帽”挂钩依然难以抑制能耗强度的上升,究竟是制度设计上的缺陷还是地方政府贯彻不给力?

  从“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看,地方政府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不能不说是十分用心。从经济手段到行政手段,甚至拉闸限电,“十八般武艺”纷纷亮相。

  与“十一五”不同,“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约束指标已从5年考核一次改为年度考核,分年度、分季度进行考核。随着2011年进入后半年,一些惩罚性电价、限电停产的措施开始抬头。

  据山东节能协办介绍,山东目前已对19家超能耗标准企业实行惩罚性电价措施,包括电力、煤炭、轻工等高能耗行业,涉及3100户年耗能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

  除此之外,山西、四川、贵州、陕西等地也纷纷表示,将尽快出台严厉的惩罚性电价措施。其中,河北、江苏和浙江等地对钢铁和水泥等行业曾采取限电停产等严厉的行政措施。

  因此有专业人士表示,地方政府的执行力仅仅是表相,追根到底是节能减排制度设计的问题,这种以“堵”、“限”和“压”等消极性手段为主的措施,难以调动各级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而有关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又严重滞后。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官员实行问责制是保障节能减排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最适合当前中国国情以及节能减排现状的有效举措,但从现实的角度来讲,这种手段并不是根本之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任冯飞认为,节能减排应侧重于长效机制的建立,其路径是技术节能和结构节能。从‘十一五’前4年的情况来看,技术节能占80%,结构节能成效不大,但结构恰恰是中国节能问题的关键环节,因为从2002年以来单位GDP能耗的上涨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重型化造成的。

  “如何提高结构节能的核心是要建立一个节能的长效机制。从目前结果来看,‘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还有些滞后,特别是经济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冯飞说。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布了一项针对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7年低碳发展水平评估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显示,高碳区要么是人口众多的重工业基地,要么是西部能源资源省份。该课题组建议,改变产业结构和提高效能是其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

  在本次会议上,解振华还强调,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资源税改革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改革,扩大低碳省、低碳城市发展方面的试点范围。未来5年,我国将健全节能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推广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