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从拜登中国之行看中美相对力量变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3 07:17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袁蓉君

  拜登对待中国的态度与此前到访的美国领导人有所不同,他并未如外电预期的那样对人民币汇率等问题进行指责、施压,反而是一再向中方保证在美投资的安全性,中美相对力量对比的变化显而易见

  8月22日美国副总统拜登结束了他自17日以来的首次中国之行。从这几天他在与中国领导人会晤、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时讲话以及在四川大学演讲的内容和口吻来看,细心的人可以发现,拜登对待中国的态度与此前到访的美国领导人有所不同,他并未如外电预期的那样对人民币汇率等问题进行指责、施压,反而是一再向中方保证在美投资的安全性,中美相对力量对比的变化显而易见。不仅如此,记者注意到,拜登前脚离开,法国总统萨科齐又将来访。据悉,中法两国领导人会晤的时间定于北京时间25日17时,可能会讨论到法德提出的有关征收金融交易税的计划,以及20国集团下一阶段的议程等。

  在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看来,拜登此行和萨科齐突然决定访华寻求支持,一方面表明他们及其统治集团对中国综合国力和相对地位上升趋势的认识,并考虑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另一方面还是希望中国的资源能为他们所用。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22日撰文指出,由于美国国债问题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对美国经济前景如何看待是拜登此行要摸清的状况之一。他在18日强调中美两国掌握着世界经济复苏的钥匙、全球经济稳定需仰赖美中合作,就是要与中国套近乎。文章认为,此次美国领导人访华,显见多了和气、少了戾气。

  梅新育对此表示认同。他说,拜登这次来华的表现被美国媒体指责为“好话太多”,即使在谈及人权问题时也是用的呼吁口吻而非以前常用的指责口吻、施压姿态,且接二连三向中方保证美债安全性,这体现了两国力量对比的量变。另一方面,中国选择在拜登访华期间发射实践十二号卫星,以及八一男篮在与乔治城大学男篮比赛时发生群殴,又体现了中美之间深刻的相互忌惮、防范。

  事实上,伴随着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上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已经与日俱增,特别是在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与此同时,中国也希望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并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相比之下,美欧经济一蹶不振,加上欧洲债务危机的扩散、美国债务危机迫在眉睫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欧的国际领导力。梅新育认为,这与金融后全球经济重心从西方向东方转移密不可分。

  “因为这次危机是爆发于西方霸权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危机中表现较佳,因此相对提高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实力而削弱了西方国家的实力,”梅新育说。他还表示,尽管未来不排除新兴市场陷入危机导致其相对地位下降的可能性,但从较长周期考察,只要在这次西方债务危机中地位提高的幅度大于在下次新兴市场危机中下降的幅度,新兴市场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仍会呈现出波浪上升的态势。

  从西方对华的态度来看,以前一直是傲慢,现在则是防范、忽悠加惊叹,其中第一项成分最大,第二项次之,第三项所占比例最小,但正在增长。梅新育认为,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方面意味着有更强的能力去实施自己的世界治理理念,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有更多的资源可供心怀叵测、口蜜腹剑之辈忽悠来为其“火中取栗”。而拜登此行和萨科齐突然决定访华寻求支持,一方面表明他们及其统治集团对中国综合国力和相对地位上升趋势的认识,并考虑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另一方面还是希望中国的资源能为他们所用。

  正因如此,梅新育认为,中国要坚定而稳妥地推进前者,严密防范后者,必须奉行的原则是积极有节制地使用实力。也就是先求不败,然后求胜。

  “我们追求国际事务话语权和世界治理能力,不能盲目追求目前的世界体系核心事务影响力,而是应当首要追求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事务影响力。因为我们作为后起新兴大国,守成霸权不容易接受我们的规则,而是发展中国家更容易接受我们的规则。”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