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发展的圈套(书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4 01:24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发展的圈套(书评)

  解决亚非拉三大洲许多国家普遍的贫困问题靠什么?相信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发展!”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后发展研究领域知名学者、原籍哥伦比亚的埃斯科瓦尔在其所著的《遭遇发展:第三世界的形成与瓦解》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发展”的出现和强化源于二战后初期世界政治、军事和经济霸权的把持者(主要是美国)将贫困问题化,一反欧洲列强过去几个世纪的政治军事殖民模式,以经济发展为幌子,将亚非拉国家纳入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体系,通过“发展知识的专业化和发展实践与行动的制度化”,让这些国家在经济上受制于人。

  所谓“贫困问题化”,即用一套价值体系和数据标准界定经济体的发展水平,然后再创设出另一套政策方案来一一解决被数据化的贫困问题。

  在欧美工业化国家的影响下,亚非拉国家面向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几大政策方向。然后就迎来了“发展的专业化与制度化”,即完整引入欧美工业化国家的专家知识(技术、策略、学科实践),并模仿欧美建立起国家规划机构、地方发展机构、私人志愿组织,以及国际组织在这些国家的分支机构。

  然而,无论是体系化的发展理论,还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实践,统统都失败了。第三世界国家当中,靠上述战略实现发展目的的个例少之又少,反而有大量国家陷入了1945年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饥荒,发达国家如今年复一年为穷国减免债务,但越减反而债权越多。

  以欧美国家津津乐道的启动救助穷国饥荒的政策为例,富国一方面向穷国大量供应廉价粮食,赚足了乐善好施的政治资本,另一方面却以事无巨细的营养干预计划迫使穷国打破自给自足的小农种植计划,腾出土地来种植全球化体系需要的原料农产品,甚至是花卉产品,然后将失去土地的农民推向穷国的工业化、城市化战略充当廉价劳动力。这样一来,许多穷国再也无法实现粮食自给,要吃粮食只能靠进口。问题是,出口的原料农产品、初级工矿加工品在欧美国家主导的定价体系中换不来多少钱,原先的农民进入工厂做工也挣不到高额工资;后果就是,穷国启动发展战略时所借的外债无法偿还,穷国多数人买不起、吃不起舶来品,两项叠加,就造成更为严重的欠发达和贫穷。

  埃斯科瓦尔在书中提到,二战后,发展话语操控了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表征政治、身份政治,成为了核心的、无处不在的话语,并以此压制本土文化。发展话语的失败,让依附于这一战略的第三世界国家陷入尴尬。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