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夹缝中的长治IT产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4 07:22 来源: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杨会慧 长治市两化融合促进中心

  长治市地处内陆省份,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缓慢,以一些小企业为主,主要是信息传输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由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不是长治市的支柱或基础产业,加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技术氛围不强和底蕴浅薄,技术资源匮乏,技术领军人才奇缺,导致长治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不多、实力不强、规模不大、研发能力弱、软件产品少。

  在自主知识产权稀少、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人才十分短缺,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可以说,整个行业还是在生存上下功夫,顾及不上其他的。而且,太原市已经成立了山西软件园,为企业提供了优惠、方便的研发空间和生存空间,但目前山西省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几乎全部集中在太原市,长治市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分弱小,没有形成气候。

  从整个山西的经济发展来看,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己经出现瓶颈。依靠低廉资源、劳动力优势,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己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经济转型迫在眉睫,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历程中不能不迈过的一道坎,这就需要我们重塑竞争力,需要在动力机制、要素配置方面做出根本性的变革。

  可以说,针对过去支柱产业单一、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发展短板,山西必须依靠信息化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型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是经济社会的“大脑”。而山西省“十二五”规划也进一步明确了这个“大脑”的作用,提出要培育壮大新一代软件及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服务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面向山西工业领域,聚焦两化融合,在工业控制、轨道交通、物联网、重型汽车等方面,山西已经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开展工业软件的研发和应用;初步形成面向政府、商务、社区、生活保障、医疗、环保及煤炭、冶金、电力、化工、装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的软件产品体系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发展信息服务外包,提升软件服务水平,形成全面支撑山西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新亮点。

  面对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大省的机遇,山西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 “十二五”战略目标已敲定:在未来五年,山西省将全力实施“3325工程”,即全省软件业主要经济指标达到300亿元,企业总数超300家,年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力争达到20家,境内外上市企业力争达到5家。同时,支持太原创建国家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示范基地,建设两个示范性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和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高层次、复合型和适用型人才明显增加。

  前不久召开的2011年山西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工作座谈会,是山西软件业的一次专门会议。这也预示着,在山西获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改试验区的大背景下,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在促进其他行业转型跨越发展上产生的巨大作用已越来越得到重视。

  长治市根据自身条件,确立了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两化融合为契机,转变发展思路,营造良好环境,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推进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长治市形成一定的规模。

  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长治市的信息化建设要得到有力支撑和有效地服务,两化融合不断推进,传统产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要大幅提高,长治市要打造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工业产品,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控制和治理生态环境,使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结构得到改善,从而推动经济的转型跨越式发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