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编钟之乡丰粮曲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4 22:34 来源: 粮油市场报□见习记者 赵瑞华 通讯员 费大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这是诗人李白赞美随州的诗句。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随州的历史与很多名人联系在一起,上古有炎帝神农,后有李白、欧阳修、以及“忠烈”为谥的杨涟等。
历史的厚重在这个年轻的城市巧妙地勾勒楚地的底蕴。带着莫名的好奇,记者从并不太远的中原大地出发,一探位于桐柏山、大洪山之间,古老而又新奇的随州。
汉东之国源远流长
“随”最早出于西周,“汉东之国随为大”,自此,“随”这一古地名得以流传下来。
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湖北省北部,举世闻名的古乐器——编钟即出土于此。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交汇地带的随州,东承武汉,西接襄阳,北临信阳,南达荆州,居“荆豫要冲”,扼“汉襄咽喉”,为”鄂北重镇”。
随州,西周封国随为名,春秋分属随、厉、唐三,战国末属楚,置随县;西魏大统元年置随州。
建国后,1949年属孝感专区,后属襄阳;1983年撤销随县,并入随州市,属襄樊市。1994年属省直管市。2000年设立地级随州市,同时将孝感市代管的广水市划归随州市代管。
随州以“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闻名海内外,有着大量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作为华夏始祖炎帝神农诞生地,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炎帝神农诞辰日,都有大量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祭祖。
城西擂鼓墩出土的战国早期古文物——大型成套编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誉为世界古代八大奇迹之一。2010年6月8日,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随州为“中国编钟之乡”,具有惟一性和排它性。
古随州曾是隋文帝杨坚封地,隋朝因随州而命名;随州山川秀丽,有大洪山、桐柏山、中华山、徐家河、封江等风景名胜。宋代大诗人黄庭坚云,“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
与随州结缘的历史文化名人,可谓灿烂。上古之神伏羲、神农生于斯;战国时代携编钟随身而葬的曾侯乙,恐怕怎么也想象不到其给后世带来的惊喜;唐代随州人胡紫阳更与盛唐大诗人李白成君子之交。“醉翁”文豪欧阳修曾在随州生活过一段时间,4岁而至,离开时则已是满腹经纶的青年。
说起随州的名人,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杨涟;没错,就是那个铮铮铁骨的东林文士,他不求家财万贯,不求出将入相,不求青史留名,惟以天下、以国家、以百姓为任,甘受屈辱,甘受折磨,视死如归,有慨然雄浑之气,万刃加身不改之志。在阉党飞扬跋扈时,他上书弹劾魏忠贤24大罪,被诬陷惨死狱中。
杨涟(1572~1625),字文孺,号大洪,汉族,明代湖广应山人,今随州广水人。
随州在农业生产方面素有“鄂北粮仓”之称。如今的随州建有优质大米、优质麦、优质棉、优质茶、菜牛、瘦肉型猪、蜂蜜、食用菌8大商品生产基地;银杏、蜈蚣、蜂蜜、中药材、柞蚕等名列全国榜首;银杏、香菇、板栗、茶叶、葛根等闻名海内外。
香菇是随州的主要出口创汇产品。随州香菇以个匀、肉厚、杆粗短、发头大的特色而闻名中外。随西南大洪山区和随东北桐柏山区为主要产地,80%以上的农户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分散种植。年产香菇3000吨,其中“编钟牌”香菇2000吨,获国家优质产品一等奖。三里岗香菇市场是中南地区较大的香菇集散中心,年成交额近亿元。
“米”字枢纽上的粮仓
随州是南北经济的交汇带,东西交流的中转站,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中部地区少有的“米”字形交通枢纽。
随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尤其盛产稻谷、小麦、油菜籽等,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
全市每年粮食总产量约150多万吨,粮食商品量近70万吨。全年粮食总流通量90万吨,其中跨省流通量约为80万吨,年粮食流出量近60万吨。品种包括稻谷、小麦、大米、面粉以及副产品。年粮食流入近30万吨,主要品种为玉米、小麦、大米、油脂、豆粕等。其中,跨省流通铁路运输占85%,公路运输占15%。
自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随州市在改革发展潮流中顺势而为,粮食产业逐步步入市场化轨道,已经形成了农工商齐头并进、多元化经营的格局。
随州的粮食生产以小麦、稻谷为主。近些年来通过优化区域种植结构,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适用种植技术,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济模式,积极推进板块基地建设,实施“订单农业”,推行优质小麦、水稻种植,适度控制种植品种数量,单一品种种植规模逐步扩大,粮食品质逐年改善,质量水平整体提升。
到2010年,全市优质小麦种植面积111万亩,占小麦总播种面积133.3万亩的83%;优质稻种植面积120万亩,占中稻总面积169.5万亩的70.8%。
位于“米”字交通枢纽上的“鄂北粮仓”在粮食产业化的推进过程中,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和粮仓优势,意在实现产业聚集的随州粮食物流园应声而出。
2009年3月,国务院将现代物流列入十大行业振兴规划,随州市粮食物流中心被列入湖北省重要粮食物流节点之一。
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在城市规划修编时,大手笔、大气魄地在紧邻新火车站西北边一次性规划出2000亩地,全部用于随州粮食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
据悉,粮食物流园预计总投资11.5亿元,按照“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计划在3~5年时间建成整个粮食现代物流中心。
物流园集粮油加工、仓储、冷链、物流配送、批发市场、信息平台于一体,努力建成科技含量高、综合利用全、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粮油加工产业园区。
实行“政府引导,公司化运作,统一管理”的经营模式,对入园的企业实行市场化运作,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主体多元化。
物流园项目已于2010年3月奠基,目前物流园区正在加紧基础设施建设。在加紧粮食物流园区建设同时,根据现有条件进行现代物流配套的“四散”设施建设改造。
规划中将选择10个粮食资源相对集中、交通便利、功能完善、设施配套、仓储新技术广泛应用的千万斤中心粮库和粮食收购网点仓库进行维修改造,提高与粮食现代物流的匹配程度。到2015年,基本形成高效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香菇之乡”蜚声四方
近年来,随州香菇名声在外,而食用菌产业已成为随州农业的第四大产业。
香菇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类植物,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美誉。
随州市的香菇种植是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1978年,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住进三里岗镇杨家棚村,推广香菇种植。
地跨江淮,南耸大洪山,北靠桐柏山,其中山区和丘陵占随州市面积80%,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温度、降水量、日照率以及适宜的温光、林木资源十分有利于食用菌生产。
“七山一水二分田”是随州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宜林面积达到754万亩。从上世纪80年代试种椴木香菇开始,随州市大力开展人工造林,累计造林面积200余万亩。90年代以来曾两次封山育林,森林蓄积量大增。
近年来,随州市积极利用地域优势,把食用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作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抓手来抓,使食用菌产业得到迅猛发展。2010年,随州市全年食用菌出口突破3亿美元,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据了解,随州市食用菌发展以随南、随北为重点, 经过多年的努力,己建成以三里岗为中心的大洪山板块、以草店为中心的桐柏山板块、以吴店为中心的广北板块。三大板块基地栽培面积占全市70%,产量占80%,出口量占90%。
为缓解菇、林矛盾,随州市一方面加快草腐菌发展,另一方面组织技术较强的菇农外出,把生产基地扩展到河南、陕西、四川等省12个县(市),每年从外地回收香菇、木耳等食用菌产品2000多吨。
随着香菇产业的发展和壮大,随州菇商的胃口越来越大,本地的香菇不够“吃”,本省的香菇也“吃”不够,中南地区、西北地区的香菇纷纷开始流向随州。
据了解,从随州开始种植香菇至1998年的20年时间里,随州香菇走出国门的路子一般都是先把香菇贩运到广州,然后由广州的相关贸易公司完成出口。2000年,随州市第一家自营出口企业湖北裕国菇业公司在三里岗诞生。目前,随州市经营香菇加工出口的主要有三大公司:三友食品、神农生态和裕国菇业,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是东南亚和欧美。
2003年,三里岗香菇通过国家级“原产地保护标记”认证,之后随州市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中国香菇之乡”;2008年,三里岗香菇被列为湖北省52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
在随州乡间,记者看到,房前屋后,稻场稻田,一架架,一排排,一片片,白色的是袋料香菇,黑色的是椴木香菇或木耳。随南随北,都有这美丽的风景。
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的香菇年产量约为8万吨,占全球产量的80%以上,年出口3.6万吨,居世界之首。每年随州市场上的交易量在3万吨以上,出口超过1万吨。
民营粮企主导加工
2002年以来,随州市的粮食加工企业逐渐形成了以民营粮企为主导的态势,民营龙头加工企业逐步壮大,成为推动随州市粮食产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随州市粮食局局长王炎林介绍说,2010年,随州市粮油食品加工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52.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50.1亿元,工业增加值12.2亿元,利税总额1.2亿元。
数据显示,2010年随州市拥有一定规模的粮油食品加工企业达79家,其中大米加工企业67家、面粉加工企业5家、食品加工企业3家、饲料加工企业3家、油脂加工企业1家。在现有的粮油食品加工企业中,民营企业73家,占92.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6家,占7.6%。
在粮食产业化发展进程中,随州市各级粮食管理部门抢抓机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以优化企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为重点,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行优胜劣汰,对具备一定发展规模、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帮助企业树“牌子”、 扎“架子”、 壮“身子”、 占“位子”, 为助推企业发展创造条件,推动粮食加工产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
在淘汰了一批弱小粮油食品加工企业的同时,随州市重点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的骨干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家。
随州市粮油加工业紧紧围绕湖北省“四个一批”工程,利用充足的粮食资源和粮油食品加工业基础,加快粮油食品工业发展。
“四个一批”工程即在湖北省形成一批在全国同行业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品牌、一批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一批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县市。
粮食加工企业的壮大,必然带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利于随州市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随着粮食加工企业实力的提升,“订单农业”转变为企业自主自发的行为,这预示着部分企业已能把握自己产品的市场定位,从而积极主动地让农户种植自己所需的粮食品种。
神农稻香米业公司为打造“神龙”牌大米,大力发展“黄华粘”等优质稻的种植;金银丰食品公司为提升面粉品质,积极引进、试种、推广优良小麦品种,常年小麦订单面积在50万亩左右,辐射10万多农户;威龙食品公司建立订单基地11万亩。
同时,随州先后有13家企业被国家粮食局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列为重点支持的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获湖北名牌和湖北著名商标的有5家企业7个商标;随州市威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打造“好和”牌商标,邀请著名影星范冰冰为产品形象代言人。湖北金银丰食品公司的“涢丰”、“良机”商标双双获得“湖北省著名商标”。
“编钟之乡”随州敲响的粮食产业化进行曲中,粮源是后盾,粮食加工企业则是先锋,能否奏出一曲美妙的乐曲,更有赖于主政者对节奏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