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加快产业调整 河南构建中原经济区科技支撑体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6 14:2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郑州8月26日讯(记者党涤寰 汪俊杰)中国经济网记者在河南省科技厅举行的媒体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于8月26日至28日在郑州召开的河南技术转移洽谈专项活动共征集到省内外各类技术成果和技术难题9444项,其中省内7340项,省外2104项,为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和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搭建了一个高效服务平台,加快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全省产业转移、结构调整和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据省科技厅副厅长张代民介绍,除了征集项目多外,此次技洽会还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洽谈对接好。已实现对接技术难题569项,对接成果566项。第二、签约项目实。有72个项目将参加大会组织的技术转移重大项目签约仪式。第三、成交数额大。已对接金额达385.02亿元,远远超出了原来的预计,其中与省外对接项目526项,成交金额241.2亿元,占成交金额总数的62.65%。第四、论坛规模大。省科技厅首次同时举办三个高水平科技论坛,分别是“现代种业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河南省煤化工技术创新高层论坛”和“中医药产业发展高层论坛”。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近年来,河南省深入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全省科技事业较快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关于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颁布了《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河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随后,又提出了建设“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途径。

  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河南省已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0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5家。河南省作为盟主单位组建了高效节能电解铝、小麦产业、小麦加工3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风力发电装备、轨道交通、盾构等8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省共建设了4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级和1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7个国家级和12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个国家级和20个省级民营科技园区。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7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在国家科技奖励总数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河南省获奖数量和质量五年中四次创造历史新高。洛阳市、郑州市进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行列,安阳高新区、南阳高新区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使河南省国家高新区数量跃居中部六省首位。许继、中信重工、华兰生物等一批骨干企业和省农科院、郑州大学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同行业先进行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装备在西电东输、高速铁路、载人航天、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国家重点工程中应用。

  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提高。通过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解决了一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使特高压输变电装备、矿山装备、超硬材料、多晶硅、盾构、生物疫苗、锂离子电池等产业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或先进,有力促进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20%左右,高于同期工业增长速度6个百分点左右。“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培育农作物新品种494个,其中国家审定新品种78个。培育的小麦新品种“郑麦9023”、玉米新品种“郑单958”连续多年位居我国小麦、玉米推广面积第一位,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近期,新培育的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郑麦366”和玉米新品种“浚单20”又成为新一代主导品种,“百农矮抗58”推广面积已跃居全国第一。小麦品种已从过去的8-10年更换一代提升到4-5年更换一代,小麦良种对小麦生产的科技贡献率达40%以上,位居全国首位。

  (责任编辑:徐晶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