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救市 唯有做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7 03:48 来源: 中国经营报张荣旺
新一轮熊市当前,监管层明显放慢了新股的发审节奏。
8月以来新股的周发行数量不断递减,每周上会的公司数量在5家上下,远低于前期周均10家的上会速度。而8月前半月预先披露招股材料的公司也只有6家,较7月同期大幅减少近七成。与此同时,IPO(首次发行新股)数量和融资额也连续3个月“双降”。
如果A股市场依旧呈现跌跌不休的熊样,监管层恐怕只能再出重手,抓几个破坏资本市场“和谐”气氛的“老千”典型以挽救濒危的市场信心。
尽管宏观紧缩让股市资金捉襟见肘,实际上,不少上市公司依旧利润满满。据Wind资讯统计,8月25日,中国银行、南京银行、光大证券、中国联通、包钢股份等121家上市公司发布2011年半年报。70家公司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其中上风高科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1232.67%,太极实业净利同比增长968.09%,广晟有色净利同比增长763.89%,正和股份净利同比增长729.69%,金证股份净利同比增长493.46%,金鹰股份净利同比增长322.48%,豫光金铅净利同比增长242.63%。
截至8月25日,共1717家上市公司公布半年报,1200家公司录得净利同比增长,占比69.89%。271家公司业绩翻番,占比15.78%。1558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90.74%;55家盈利超过10亿元。159家公司上半年亏损,其中亏损大户中海集运亏6.30亿元,华银电力、长源电力长航油运亏损超3亿元。
上市公司貌似喜人的业绩带给投资者却是亏损累累。以市场最大的投资机构——公募基金为例。截止到8月24日,已披露半年报的10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均录得亏损,合计亏损305.99亿元。平均每家给投资者造成30亿元的亏损。
毋庸讳言,此轮下跌与持续不断宏观调控和令人沮丧的国际金融局势不无关系。然而,A股最大的问题是政策市和资金市造就的上市公司信用缺失及由此导致的投资者信心缺失。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监管层最大的职责是监管市场违规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而非借为投资者把关的名义设租寻租。把关的最终结果就是上市公司与监管层“非亲即故”,上市公司一旦“出事”,监管层至少也有些失职的嫌疑。试问,在这样的机制下,监管层如何“大开杀戒”重手治市?
实际上,在“政府失灵”的前面还有个市场机制可以治疗上市公司的信用缺失,那就是对各个上市公司的做空机制。
8月22日,A股再次小跌,据分析人士判断是因为证监会将推转融通业务所致,转融通业务意味着对A股市场的做空力度即将扩大,于是投资者担心机构做空而撤离。
上述解释貌似合理,其实谬误之极。目前所谓的转融通业务其实只是融资融券的数量扩容而已,而融资融券的标的仍只限于那些难涨难跌的国企。这样的做空机制其实质与股指期货并无两样,只不过是做空的杠杠不同而已。
真正对A股有利的其实是对所有个股的全面做空机制。曾记否,2010年以来在美国资本市场旋起一股做空中国概念股的潮流,由于有投资机构不断挖掘上市公司的那些说谎证据而使资本市场得以净化。也正是由于投资者可通过做空盈利才可能让那些造假者有所收敛,既然证监会自己忙着审批而无暇监管何不让市场动手?
还市场以自我净化的功能,监管层回归自己的监管本位,这才是资本市场长治久安的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