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租赁房源紧缺 上海尝试双限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7 13:11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继续探索保障房“转租为售”

  卢曦

  住建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1~7月,上海保障房开工率仅完成全年目标的一半,在全国各省的排名中垫底。与此同时,上海宣布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100万平方米“双限房”,以解决在沪工作人才的住房需求,未来可能还将采取“转租为售”的方式,将此类房源出售。

  上海的保障房体系中,存在“售”与“租”两种方式,虽无官方披露的具体比例数据,但一直以来,动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等用于出售的保障房关注度较高,投资方也相对积极。

  目前上海租赁房源仍相对紧缺,有观点认为,在房价畸高的上海,要解决大部分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还应选择租赁的方式。

  “双限房”纳入保障房体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披露的全国各地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开工率统计中,今年1~7月, 上海仅完成51%,排在倒数第一。而上海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建设和筹措1500万平方米,约22万套,截至7月底,完成全年计划的58%。

  上海表现不佳的成绩单给下半年带来不小压力。近期上海市保障部门对外透露,将于今年下半年在浦东临港新城启动100万平方米的“双限”商品房,约1.5万套。将双限房纳入保障房体系,将有助于上海完成全年的保障房任务。

  所谓的“双限房”,其实包括四项限制条件:定区域、定对象和限交易、限房价。双限房的目的在于满足特定人才的需求,包括大飞机项目、张江、洋山综合保税区和浦东一些机关单位的人才。其中双限房最引人关注的一点是不限户籍,非上海户籍居民亦有机会申请。

  据披露,在租赁双限房一段时间之后,租房者可以申请购买住房。政策规定,购房者10年内不准转让房产;销售房价主要根据成本来确定,并限定最高销售价格。

  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研究部经理黄河滔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前双限房规划的区域都在上海外围的郊环地区,这些地区也正是上海可供出让土地最多的地区。目前双限房100万平方米的计划面积相当于上海每年成交的二手房、新房总量的6%左右。

  在目前双限房的筹备阶段,上海就已设想了“先租后售”,租售相对灵活转换的模式。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告诉记者,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指导意见是,廉租房、公租房占40%,经济适用房占20%,棚户区改造工程占40%。

  上海从未对外披露几种模式各自占的比例,记者了解到,动迁安置房(棚户区改造)一直数量可观,在保障房体系中举足轻重。21世纪不动产方面向记者披露,去年1月至今年7月,上海动迁配套住宅成交约932万平方米。这一数量相当于同期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的65%。

  租赁房源紧缺

  在上海保障房工程推进的同时,市场上的租赁房源一直保持着供不应求的状态。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月租金3000元以下的出租房源供需矛盾十分明显。往往一套房源会有两三个租户有意租赁。

  据透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去年上海出现了一段时间房租猛涨的情况,引发各方高度关注。国家相关部门曾专门从北京派遣工作组,到上海对房屋租赁市场进行摸底调查。除普通居民住房状况外,当时调查小组最为关注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蚁族”住房问题。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战军认为,以出售为目标的保障房存在着与现实的脱节问题。根据上海第一批经适房的落实情况粗略估计,符合条件、有能力、愿意购买经适房的家庭,最多只有两万户。而上海市提出,要在2012年建成30万套经适房,严重供大于求。

  李战军认为,由于困难家庭经济条件非常有限,以出售为目的的各种形式的保障房,都难以解决问题。“有房住并不意味着每个家庭都必须买房”,租赁才是更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

  然而,廉租房和公租房一直无法解决如何回收投资和循环使用的问题。投资方在很长时间内,只能收取房屋租金收入。造成上海廉租房中直接发放租房补贴的“货币配租”模式一直占主导地位。

  陈晟认为,在没有暗箱操作的前提下,双限房不失为一种完善保障房体系的探索。可以增加城市的弹性容量,给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新进入上海的人才一个发展的机会。以出售给租户的方式退出,可以帮助投资方收回成本。

  “即将推出的双限房‘先租后售’模式可能会吸引投资方参与建设,但仍未能解决根本问题。”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研究部经理黄河滔认为,由于存在四项需要限定的条件,落实中标准不易制定,很难收到预期效果。其中,限定房价这一条尤其难以把握 ,假设双限房租户在十年后选择购买住房,房价如果参照十年前的成本,也未必合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