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应该有多少现金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9 11:46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文|《好运money+》实习记者 娄晓晶

  插画|宋赤兴

  让你的资产保持一点流动性,避免潜在的破产危险。

  你的钱到哪里去了?

  怎么把钱放到关于房子、基金、股票、债券……的投资里,这似乎是每一期我们都在说的事儿。但是,我们也知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利·波特(比如对他身高的假设,他真的应该比所有同伴都矮吗?),一千个读者对同一篇理财专栏文章的接受度也各不相同。不同的身份和财富观,就会表现出每个人不同的理财方式。

  比如说大学年代吧,我们都会按月打电话索取普通数额的生活费,然后普通地生活,在其间可能为了买一件特别好看的大衣,在信用卡上欠上一点点普通的账款。那个时候我们可能还会在公共课上流着口水补觉的同时,依稀地听到旁边坐着的某个热爱炒股的同学对他的女朋友说的话:亲爱的,今天赚了五百。总之这个时期,无论花钱还是赚钱都显得有点穷酸。

  而我本人,可能因为养过很多仓鼠的缘故,是一个特别喜欢囤积安全感的人。对仓鼠来说,它的安全感来自于腮囊里的鼠粮—我曾经买过一些日本豆给一只肥胖的仓鼠磨牙,谁知道它把日本豆塞在了腮帮子里并且拒绝吐出来,而这使它格外满足。而对我来说,安全感体现在存钱买大件上,比如买一个相机或者一台性能又好又轻便的笔记本电脑。这种追求一瞬间潇洒的习性就造成了我日常的不潇洒,比如爱在超市对着几包巧克力比较,或者为了一些额外的开销而费力腾挪。

  于是在我身上,就出现了流动性风险:当投资者在需要卖出所投资的投资物时,面临的变现困难和不能在适当或期望的价格上变现的风险。我的选择实在不是什么好的投资,由于相机和电脑这类东西不容易立刻倒手变现还容易折旧贬值,哪怕送去典当行,里头的人也只会以“破铜烂铁一块!”为由而拼命压价。所以,一旦我的生活里出现点什么特别需要钱的情况,我就破产了,得抹开面子回家要钱。

  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不足对资产的坏影响。

  如果拿这笔钱去买衣服/炒股/买电脑,我们就有可能被帅哥搭讪/赚一笔钱/成为DOTA战神,但是同时面临着流动性不足带来的危机。而长远来看,也许有一天,我们成了富翁,拥有很多财富,但是如果只有大量的固定资产而缺乏流动性的话,当遇到外界冲击时,无法短期获得所需的现金,同样有可能导致我们的破产。

  所以,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理财态度,为了诸如子女教育、未来养老之类的生活保障,我们都要保证核心资产的安全,使部分财富具有充分的流动性—即使这样做会损失一些使你快乐的机会成本。

  这是一个理财中资产配置的原则性问题。

  何况,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也不一定都是坏事。我们使部分资金保持高流动性,促使资金周转,从而更好地捕捉财富增值的机会,为我们的资产带来利滚利的价值。

  01

  流动性资产的分类

  那什么叫做流动性资产?

  从狭义上来说,流动性资产是指在急用的时候能迅速变现而不会带来损失的资产,比如现金、活期存款和货币市场基金之类,就是我们所谓的“活钱”。

  对于这种定义,我们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流动性比率。

  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每月支出。

  如果家庭收入稳定,该比率为3即可;如果家庭收入不稳定,则该比率应在6-8之间。

  这样的话,拿一个工作稳定、尚未婚配、每个月要花3000元的小青年来说,他手头随时可以启动的流动性资产要在1万元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出现什么意外情况,他手头的现钱可以支付3个月的正常开支,才具有较为充分的流动性。

  另外,不是职位越高收入越高越可以放心。相反,由于在目前的职场中,高等职位就那么几个,每个公司底下还都有一群杜拉拉在期盼,如果你是企业的高管而主动或被动失业,想要再空降在一份与之前职位、薪酬相当的工作中,难度反而比一般中低职位的人员要高。如果你是这样的高管,最好储备家庭日常月支出的12倍左右作为紧急备用基金。

  而从广义上来说,流动性资产可以指现金(包括信用卡)、存款、证券、基金以及投资收益形成的利润等,也就是所有那些金融工具。这是一个与固定资产,如房子、车子和其他物品等实物类资产相对立的概念,而两者相加就是全部家庭资产。

  广义流动性资产中不同的资产具有不同的流动性,比如存款的流动性很明显高于股票和债券。就算是同类,也会由于安全和收益的考虑而存在流动性的差异。比如同样是股票,你会发现小市值股票的流动性会比大市值股票低;而在债券中,企业债券比国债流动性低。

  对于这么庞大的概念,该买多少股票又买多少基金我们就没有一个标准的比例了,因为这俨然已经变成了个人理财的规划。这就像我在豆瓣上发了一篇“女孩,遇上这样的男人你就嫁了吧”的指导方针贴,而你私信给我一封五千字附带男友真相的豆邮问我该不该嫁一样麻烦……这需要你付给本专栏记者一对一专业理财服务的钱,或者未来可以投稿到我们关于理财的新刊《好运money+》。

  不过我们可以参考一下个人理财的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三个阶段中个人的投资目标、经济状况、收入情况、对财富的积累程度、对风险主观和客观的承受能力各有不同。这三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财富积累期(20-35岁),财富巩固期(35-60岁),财富消耗期(60-终老)。

  财富积累期的投资者往往流动性需求较低,投资周期长,风险承受能力较强,投资目标以增值为主。所以在资产配置上可以进行一些风险较高的投资,如把大部分资产投入股票市场,同时也配置少许债券以分散风险。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流动性需求就越来越高,投资也最好越走越稳健,更多地投资在债券或现金等安全性较高的品种上。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测算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资产配置的大概比例,那就是100减去岁数方法。用100减去自己的年龄,以此来确定股票、偏股类基金等高风险资产在自己组合中的比例,剩余的就归固定收益或者其他低风险资产上。例如,一个30岁的人用该方法就可以计算出该人可持有70% 的高风险资产,30%的固定收益类资产。

  当然这种方法就是一个简单的估算,一来我们的寿命不能简单地假设成100岁,二来个人的需求、风险偏好、财务状况也并不一样。Anyway,这是一个还挺有参考价值的小工具,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投资比例的大方向。

  02

  流动性资产占多少比例合适

  最近,最高法院发布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明确提出“一方婚前贷款购买的不动产应归产权登记方所有”、“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不动产且产权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等新条令。

  这件事在山的这边、海的这边造就了一群忧郁的丈母娘,她们操心又焦虑,她们跺脚又叹气,她们为了闺女开始攒钱换房契,她们四处奔走看房多劳心。哦忧郁的丈母娘,忧郁的丈母娘,她们永远催生刚性房需。

  抛开对这条新闻的个人观点,作为一个理财记者来说,我看到的就是刚性住房需求的扩大,会有更多年轻人背上房屋贷款的蜗牛壳,把自己的资产配置往固定资产这一边重重地倾斜。

  就像上一期我们说的那样,安全感很值钱。

  但是,就像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一样,安全是相对的,不安全是绝对的。自从我们告别了几个人打猎全村吃饱的原始生活的那一刻起,就没有什么能在“钱”这个问题上带给我们永恒的安全感。

  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看起来很好,它会让你看起来像一个不错的中产人士,而每次看房屋中介的同类房屋价格或者接到询问你房子是否出售的骚扰电话时,你还会产生自己真的有了房屋估价那么多钱的错觉。

  但是,现实是,车房还款的压力可能已经压得你喘不过气,你发现自己的流动资金其实很少,这让你不敢想象在某一次金融风暴中失去工作的可能,更不要提财务自由或者提前退休,本来计划攒出来的创业启动资金也还是梦想。如果你的房产是投资性的,限购、利率上调、房产税等各类宏观调控“重拳”因素的影响可能很难再让你通过房子取得以往的高收益。

  更加关键的是,无论是刚性需求还是投资需求,一旦房产的“聚富效应”、“赚钱效应”减弱甚至消失,那么房产的流动性将一落千丈,原来看似充裕的家庭财产将剧烈缩水。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这实在是人生之不幸,在年纪轻轻可以花钱变美、读书、旅行的时候,就付了一大笔钱买入固定资产并不断还贷,而失去了持续投资的机会和能力。

  危机意识颇不强烈的西班牙人民这么评论中国的高房价和买房热:“它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但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样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

  这又回到了不同的理财观念的问题。

  你愿意为安全感花多少钱?这没有标准的答案,浪漫主义或者现实主义都没有错,所以被欧债危机阴影笼罩的欧洲蝈蝈,无法理解东方蚂蚁的画地为牢。

  “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之上”,这是欧洲人的感慨,而中国的名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和锄禾日当午。作为勤劳勇敢走进新时代的中国人,攒钱买房是我们传统观念里对土地深深的热爱与社会现实的叠加效应。

  也许不是房子毁了我们,而是我们长期以来的理财观念。

  所以还是谈一谈原则和底线的问题,从理财的角度来说,一般固定资产在所有家庭资产中的占比最好不要超过60%,否则就会因为流动性的不足而带来诸多问题。而最好的家庭资产结构是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成一比一的比例。

  这样一看我们确实活得很累,中国大多数手中有房的家庭其资产中固定资产(主要为房产)的比例往往高达70%甚至80%、90%,具有强流动性的金融类资产比例往往偏低,远远达不到40%的比例,所以整个家庭资产结构流动性差,存在很大的流动性风险。

  保持40%的流动性,一来可以保障财富的安全,二来如果进行了合适的流动资产运作,其盈利也许更在不好变现的固定资产之上。

  这就是流动性资产对全部家庭资产的合适比例。虽然我对经济学中的种种公式没有对数学公式那么完全信任(因为他们的假设总是像乌托邦一样),但是尝试一下,多保留一些流动性,也许它就是让你的生活更幸福一些的魔法呢。

  联系编辑:fuqiaolin@yicai.com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