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评级:中国银行业风险显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1 04:0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洪偌馨
“未来几年,中国银行体系遭遇压力的风险显著,但中国政府会介入,对银行提供支持,这给主权评级和银行业‘生存力评级’带来负面影响。”8月30日,惠誉评级中国金融机构评级主管朱夏莲发出上述警告。
她在惠誉评级2011年主权评级和银行业论坛上指出,除了总额巨大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与房地产贷款,中国银行业在基础设施领域的风险敞口不容低估,与此同时,严重的资产质量隐忧与快速扩张的表外交易,都令中资银行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基础设施贷款风险敞口被低估
在市场普遍关注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情况下,惠誉认为中国市场过分强调了平台贷风险,从而低估了基础设施贷款风险敞口。
“2009~2010年银行大量新增的基础设施风险敞口超出发放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贷款。”根据惠誉提供的数据,目前基础设施贷款占比最高的前五家中资行依次为工行、交行、北京银行、建行和中行;其中工行基础设施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接近1/3,截至今年中期,该行平台贷占比为8.7%。
朱夏莲解释称,如果地方政府出现偿付问题,这将可能超出其对银行的债务范围,而涉及到其对基建项目承包商、分包商等的债务,这意味着“整个交通运输业和基础设施贷款组合将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银行对地方政府的综合信用风险敞口,比仅仅只考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风险敞口,更值得注意。”朱夏莲说。
低逾期率难掩隐患
从财务报表来看,近年来中资行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占比持续下降,但惠誉始终对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表示担忧。从2011年中报来看,中资行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双降”,其中工行不良贷款率甚至降至0.95%,创下了四大行股改以来新低。
天相投顾分析师姚轶楠近期指出,从美国的经验来看,不良贷款率与GDP增速有着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增速的下降,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是大概率事件。2009年和2010年这样周期性极为明显的贷款增速,在经济向下时可能扩大不良贷款的周期性增幅。
惠誉认为,目前中国银行业的逾期率还普遍较低,其原因首先是由于金融危机以来,大量释放的流动性帮助企业偿还了过去债务。但是,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环境下,宽松的信贷政策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朱夏莲指出,2009年初中国银监会曾鼓励中资行对部分还款困难的企业贷款进行重组以及借新还旧,而借新还旧的贷款一般很少被包括在不良贷款或关注类贷款的数据中。
在近日举行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工行行长杨凯生声称,该行信贷资产质量稳定。上半年工行非正常类贷款都有所下降,“关注类贷款下降2.4%,次级类贷款下降0.3%,可疑类贷款下降3.4%,损失类贷款下降18.4%。”
与此同时,逾期贷款问题已初露端倪。根据中报来看,大部分银行的逾期贷款都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股份制银行增幅最大,宁波、民生、浦发、光大银行,逾期贷款额分别较年初增长31.94%、24.71%、22.19%和17.88%。国有大行中,建行和中行的逾期贷款额也分别较年初增长10.09%和10.13%。
惠誉报告称,由于信贷的过度发放,未来贷款逾期率将上升。其中,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敞口将构成银行资产质量的最大威胁。
表外风险敞口在扩大
惠誉报告指出,中国银行业已披露的表外项目颇具规模并且增长迅速。截至2010年底,惠誉所评的16家中资银行中,已披露的表外项目总量几乎占到总资产的四分之一,超过3.5万亿~4万亿美元。2007~2010年间,已披露的表外项目增长106%,总资产增长77%。
而另一部分未披露的表外项目,如与非正式资产证券化和理财业务活动相关的资产和债务,则更难被察觉。朱夏莲认为,表外交易的快速扩张会导致表内资产和债务,特别是贷款和存款的严重扭曲,同时也为银行分时财务报表提供了便利。
惠誉报告称,对贷款移出表外监管的松懈意味着对什么样的贷款和贴现票据,以及是否能够出售或者转移到投资产品中缺乏规范。朱夏莲表示,自2008年底以来有5.6万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和贴现票据被转移到银行的贷款组合之外。“如果这其中仅十分之一成为减值贷款,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至少会翻倍。”
其实,惠誉此前就曾多次指出中国的银行系统中期资产质量展望的风险。惠誉认为,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银行系统的规模比惠誉覆盖的其他42个新兴市场的银行系统规模之和还要大,同时也是资本金水平最薄弱的银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