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卖地”书记:让种地农民获得有尊严的职业收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1 14:18 来源: 南方周末陆汉满现在最喜欢引用的,是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一次发言:现在卖地“种”房子不是本事,拆房子“还绿”才是本事;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不是本事,能够还祖宗的账,留子孙的粮,那才是本事。
崖口人民公社核心人物——刚刚卸任的村支书陆汉满。他视线所及之处,即是伶仃洋。 (南方周末记者 陈新焱/图)
与周边洋楼林立的村庄相比,崖口多数房屋依然是低矮的一层平房,这些都在刺激着村民的神经。 (南方周末记者 陈新焱/图)
满叔的坚持,却并不能阻挡外力的强力入侵。卖掉的土地上,已然建起别墅群。 (南方周末记者 陈新焱/图)
在崖口历史上,村支书陆汉满是一个核心人物。
和华西村的吴仁宝、南街村的王宏斌一样,陆个性鲜明,他常年赤着双脚,一生坚持着三不原则——不陪吃饭、不用手机、不讲自己只讲村务。正是在他的主导之下,崖口用三十多年的时间,营造了一个外人眼中的“桃花源”。
村里,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习惯性地称他为“满叔”。他的公正和廉洁为大家所公认。而他对朴素原则的坚持,则常常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他长期住在父辈留下的一幢低矮的平房里,中间一个小厅室,两边各一个小房间。这幢房子不但低矮局促,而且老式陈旧。
他给自己唯一的儿子取名志农,大概是希望儿子能继承他的事业。但偏偏儿子对父亲的理想和公社制度不感兴趣。他高中毕业时,陆汉满的一些老朋友,包括珠海、中山市的一些领导都提出,帮其安排工作,但都被陆回绝了。他让志农到生产队下田干活,与村民们一道插秧、施肥、扛谷子。志农不理解父亲的用心,至今对他耿耿于怀。
1992年,珠三角刮起地产风时,陆汉满坚持不卖地,有人就找到他儿子,让他搞掂他父亲,然后一亩给他5万元的酬谢。来人还告诉他一个方法,如果父亲不答应,就装着自杀。年少不懂事的志农真的照做了,他将绳子绕到横梁上要上吊,父亲陆汉满也拿来一根绳子:“要死我们一起死”,就是不答应卖地。
陆只有小学文化,却酷爱读书。在他的书房中,四壁都摆满了书柜,从古代诗词到现代文学,他无一不读。外人到崖口参观,他也来者不拒,陆常说,“我们应该借助外面的力量,为崖口撑起一片天,让崖口走得更远。”
卸任前,在他的支持者、现在在中山做律师的谭顺宁的帮助下,崖口村汇编了两本十多斤重的历史资料,详细记录了村里这三十几年的各项重大决定是如何形成的。这位村里早期走出的大学生说:假以时日,“满叔”一定会被记入史册的。
不过,这位已经72岁高龄的老人,却不愿过多谈及崖口的未来。他只说,37年来崖口村积累的财富有五六十亿元,“这是不容易的,我做到了,很知足,每个人都是历史舞台上的匆匆过客,我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他现在最喜欢引用的,是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分组讨论上的发言:现在卖地“种”房子不是本事,拆房子“还绿”才是本事;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不是本事,能够还祖宗的账,留子孙的粮,那才是本事。
留土地给后人
南方周末:大部分村民、股民都愿意卖地,你作为村支书,不去参与,自己这份也不卖,这是为什么?
陆汉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念,人的出身、经历、受教育高低的影响,形成每个人的性格,大多数人客观是改变不了其本性的。
我经历坎坷,敬畏土地,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历史上称为社稷,是祖祖辈辈艰苦创业积聚下来的资源;前人想让后人生活有依靠,宁愿自己受苦受难,都要把这些资源留与后人,寄望于一代一代能传承下去。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不敢夺后人福祉,为自己享受!
让农民获取体面的职业收入
南方周末:留下来的村民为什么要继续集体劳动?为什么不把地租直接分给个人?
陆汉满:我们的责任一是带领村民劳动致富,通过劳动创业,积累财富和资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村民通过劳动,获取有体面、有尊严的职业收入,提高生活需求,安居乐业。而不是把资源、财富套取资金,平均分配到各人,吃完了,树倒猢狲散,这样便成了吃掉祖宗传下来的资源,吃掉后来人永远生计。作为一个村庄,作为一个民族,出现这些现象是最可怕的。
当然,也有些人白手能创业,也能致富,但在这经济社会中,案例不多。更有一点,会创业的人是不会出卖其原始资本,因为他知道创业艰难。
一村两制,保农民公平
南方周末:农业投入大,生产周期长,自然灾害多,赚不了钱。为什么崖口村仍然选择主要经营农业?
陆汉满:安置弱势农民就业,这本来是社会责任,需要很多资金,而农业经营又是低效率的。所以如何维持农业这个行业和农民这个群体,就需要两种经济体制运行:一种是低效率的集体经济,另一种是以共同体的力量,参与市场经济竞争,从市场经济中赚取财富,这是高效率的,这样两种经济并轨,平衡了农民这个群体的经济缺失。
而且多年实践的效果表明,两种经济并轨,不单能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出路,而且三十七年还积聚了丰厚的家底,崖口村富甲一方。
分散守业:村民土地股份基金会
南方周末:围垦了几万亩土地,村集体怎样管理和安排?
陆汉满:2002年,当我们完成了全部围垦土地时,怎样守土,很忧虑。珠江三角洲由于工业、房地产高速发展,土地已过度开发掉了。我们一下子拥有这么多土地,确是麻烦事。如果集中在村委会管理、寻租,外来资本、江湖势力、政治权力都来光顾这些土地,又很快会失去了。因此,未雨缪谋,提前分给在籍村民,这是分散守业法。
具体处理是把新成垦的土地,村集体需要留下多少,能维持农业就业补贴、社会管理费用、不可预测自然灾害、其他事故发生所需费用、基本建设等开支,计算所需的计划后,尚剩余约占60%,以在籍农业户口的村民,每人分给5亩5分,一次性界定到人。
然后由各自然村派出代表,成立崖口村民土地股份基金会。管理这2万亩垦地的出租、收租金、每年按股份分配等。这就是从烟水渺茫的珠江口,经二十多年共同体创业,完成了造地、管理、分配的过程。
我们这样处理这些垦地,奠下了村集体的经济基础。土地是第一资源,其经济价值不受金融升贬的影响,永远保值。村民每人5亩5分,这些土地在珠三角地区价值相当高。如能守业,世代不愁穷。上一页1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