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际化梦想仍需变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3 11:31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梁宵

  匹克又一次站上了领奖台。

  8月22日的深圳大运会上,塞尔维亚男篮以68比55力挫加拿大,成功卫冕,而立陶宛队以76比74绝杀俄罗斯队获得季军——两支获奖球队的合作伙伴均为匹克。

  而在另一赛场之上,尽管运动员落败,匹克同样大获全胜:其签约新人麦基在NBA全明星扣篮大赛上无缘冠军,但是全场3次的换鞋举动却让镜头数次聚焦在“匹克”的球鞋上。

  毫不夸张地说,匹克的身影几乎遍布任何一个国际型赛事,从欧洲篮球联赛的唯一中国品牌到NBA官方的唯一合作伙伴;从篮球盛事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下一步匹克将争取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至少赞助1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全套运动装备,目前落实的已有五六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最大的差异化就是国际化”,许志华的回答解释了匹克如此“激进”的国际化布局。从国内市场来看,运动品牌的严重同质化使业内竞争日益惨烈,库存压力使企业大打价格战,但是自去年开始的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的上涨,又使企业难以通过成本控制来支撑低价竞争,利润空间遭到严重挤压。有业内人士就表示,未来市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缺乏抗压能力的产品和品牌将在“乱战”中受损或者被淘汰。

  相比同行,匹克的国际战略则为其建立了“排他性”:作为唯一合作伙伴,其他国内同类品牌将无法染指“NBA”这一篮球品牌,“有的品牌可以找NBA球员代言,但是只能用球星的名字,而不能用NBA的名号。”许志华的父亲、匹克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许景南解释。这样的策略在与其他国际赛事的合作模式中不断被复制。在运动品牌体育营销日渐白热化的形势下,匹克的提前占位和布局不可谓不明智。

  当然,匹克也为此支付了高昂的代价,尽管并没有透露这几年品牌推广的总投入,但仅从与NBA合作这一项来说,每年官方签约以及球员维护的费用不菲,除此之外,每年还要向各个国家支付商标维护费用。“国际化的过程很艰难,就拿商标注册来说,多次被驳回,我们又上诉,这样反反复复5年的时间才拿下来。”许景南坦陈。

  但是,这些还只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如今在美国已经设立了3家直营店的匹克还很难分享美国市场所带来的收益。更早进行国际化探路的李宁表现也不乐观,8月24日,李宁公司发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2.94亿元,比去年同期的5.82亿元减少了49.5%,来自国际市场的收入仅为1.7%。

  按照匹克的思路,在发达国家的推广重在打响品牌知名度,推动国内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拓展;而在国际市场产生盈利之前,国内市场将成为匹克全球品牌推广的“输血库”。“国际市场在拓展阶段肯定是以投入为主;不能半途而废,要不之前的辛苦都付诸东流了。”许景南表示。

  但是,20年的蓄势待发是企业发展的逻辑,却不太符合资本市场的口味。也正因此,花旗日前在研报中直指“匹克的潜在营运成本较高,境外投资太过激进”,鉴于此,该机构下调了匹克体育的评级,此举引发匹克股价下跌。

  “我认为买股票,还是出于对经营者的认同,对企业战略目标的认同。”对国际化战略始终满怀激情的许景南,对国际化的未来回报也是信心十足。但是,如何将这种信心转化成市场实实在在的收益,而非自掘国际化、规模化的陷阱,却是傍上国际球星,网罗国际资本,又意在国际市场的“匹克们”所要认真考虑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