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市场的投资法则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4 13:20 来源: 北京晚报■一只花蛤
萧条市场中投资人应该如何做?全球著名的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在《战胜华尔街》一书中曾描述过他在麦哲伦基金的经历。
从1981年至1983年,那是一个谈股色变的年代。人们宁愿谈论地震或葬礼,也不愿意提及股票,贷款基准利率上升到两位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也上升到两位数。富人们忙着抢购黄金以对付通货膨胀,购买猎枪以防身,囤积罐头以防食品短缺。更有趣的是,一些多年来不去钓鱼的商人,现在把钓来的鱼吃了——他们害怕经济崩溃。
不过,彼得·林奇认为经济不会崩溃,每个人靠钓鱼来吃饱肚子的噩梦不会成为现实,因为利率不会一直维持高位。既然如此,就应该把资金全部投资到股票和长期国债上。不过许多投资者却匆忙变现,卖出股票和债券。彼得·林奇以常识进行推断,假如真的发生摧毁一切的大灾难,即使存在银行的现金也会和股票债券一样,变成一堆废纸。但是如果这一切没有发生的话,那么在匆忙中以很低的价格抛出所有股票变现,其实是十分鲁莽的。
他有一套经受恐慌考验的办法,那就是专注于更大的大局,设想最坏的事情不会发生。然后他问自己,如果最坏的事情不会发生的话,应该怎么做?彼得·林奇判断利率早晚会降低,而利率一旦降低,持有股票和债券都会大赚一把。他把目光投向了汽车股。当时的财经评论家们喋喋不休地评论汽车销量暴跌,好像汽车销量暴跌会让汽车行业永远陷入万劫不复一般。但是他认为,不管经济如何,最终人们都要回到汽车销售商那里去购买汽车。林奇买进克莱斯勒公司的股票,其股价曾跌到2美元。整个华尔街都认为这家公司肯定要完蛋了,以至于机构投资者纷纷逃离这只股票,最后甚至连分析师也停止跟踪研究这只股票。但当林奇翻看资产负债表的时候,却发现公司的账上有超过10亿美元的现金。这就是说,克莱斯勒立即破产倒闭绝对是危言耸听的了。克莱斯勒可能会破产,但却不是在两年之内。从1982年春天到夏天,林奇大量买入,一直达到证监会所允许的规模上限。
后来,克莱斯勒的股价上涨了将近50倍。林奇总结说,像克莱斯勒这样的股票根本不属于成长股,然而由于汽车股被市场打压得如此之低,以至于当行业复苏之际,汽车股大幅反弹,几乎比任何成长股的涨幅都要大。
股市风云变幻,有多少次当时看起来似乎要天崩地裂,后来证明只不过是小小的波澜。当然,反过来又有多少次,当时看起来似乎只是小小的波澜,后来却是天崩地裂。但是不管如何,股价大跌且严重低估,就是一个最佳的投资时机。彼得·林奇也曾经历过投资组合市值损失30%的时候,但他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他并不把这种大跌看做一场灾难,而是看做一个乘机低价买入的机会,因为“巨大的财富往往就是在这种股市大跌中才有机会赚到的”。
于是我想起了一个投资“悖论”。GMO基金公司的詹姆斯·蒙蒂尔说,他过去经常犯的一个错误的认识是,在大萧条时期,价值投资策略比其他投资风格或者说市场大盘更容易遭受损失,但事实告诉他,这是一种“悖论”。全球最大对冲基金的研究表明:就收益而言,一方面,业绩最佳的20家公司几乎毫发无损地渡过危机,在美国1929年的高峰跌至1933年的谷底时期,他们的收益几乎保持不变。另一方面,业绩最差的20家公司则一落千丈,其亏损绝对值甚至接近以往的最大盈利。尽管在收益能力方面差异巨大,但前20家公司和后20家公司的股价跌幅却几乎接近:前20家公司的跌幅为80%,后20家公司则为96%。
在熊市条件下,当市场先生向我们展现诱人的机会时,蒙蒂尔建议应该“慢出手、稳投入”,并说这是最理性,也是最合理的方法。他没有明确说,价值投资是大萧条时期最出色的绝对收益策略,但他至少可以否定价值投资在大萧条时期逊色于其他股权投资形式的谬论。无论如何,“如果股票显得魅力无穷,你又没有及时买进,而且以后再也没有买进的机会,你就不仅仅是显得像傻子一样了,你就是一个傻子”。J145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