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渤海溢油详因披露 康菲“注水”严重失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5 13:51 来源: 财新网

  联合调查组技术组专家分析认为,渤海溢油属责任事故,不管是B平台还是C平台的溢油,都完全可以避免

  【财新网】(记者 宫靖 王小聪)渤海溢油的真相终于曝光,虽然它迟来了整整三个月。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联合调查组(下称联合调查组)正式认定,B、C平台溢油事故均为可以避免的人为事故。

  9月4日,《人民网》刊文批露了联合调查组负责人和技术专家对事故原因的详细解释。“违规作业”、“风险意识不强”、“疏忽大意”——调查组专家对康菲公司的开采作业这样描述。

  经过技术组专家分析,渤海溢油属责任事故,不管是B平台还是C平台,其实都完全可以避免。

   B平台“笼统注水造成溢油”

  调查组说法:

  联合调查组的结论则完全推翻了康菲的“天灾说”。对于B平台的海底溢油,联合调查组认为“B平台没有执行开发方案规定,对多套油层笼统注水造成溢油”。

  联合调查组技术专家、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温珍河研究员说,蓬莱19—3油田油气层本身埋藏浅、断层多,断层的封闭能力比较差。“油田所在地质构造,可以形容为把一个茶杯摔了,但拼起来还能用、不会漏。而如果压力太大,杯子就会漏。”但联合调查组认为,尽管如此,康菲公司如“按照国家主管部门核准的油田开发方案,以及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开采活动,是能够进行安全作业的”。

  联合调查组技术组负责人、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陈先达分析说,B平台溢油原因是由于没有执行总体开发方案规定的分层注水要求。康菲公司实际操作中,对多套油层笼统注水。注水井对多个油层同时注水,有的油层和采油井连通情况好,水进去跑得快,压力正常。但有的地方连通不好,不能连通的油层在局部极易形成超压。这次B平台溢油就是压力过大,断层失去稳定性,发生原油沿断层向上窜流。另一方面,B23井注水出现异常时,理应立即停注排查,作业方却未停注,造成溢油量增加。

  康菲公司说法:

  8月24日,康菲中国召开事故后的第二次记者会。公司总裁司徒瑞首次向公众“详解”B平台出事原因,还附有一张事故示意图。司徒瑞再三强调,B平台事故是工作人员为海底油藏加压,进行注水作业时,引发海底天然地质断层张开。之后,一位中海油内部人士也对财新《新世纪》强调,B-23井是一口注水井,因为注水作业使天然断层张开,这在全球都是非常罕见的,康菲也难以预计。

   C平台事出“擅自提高注入层”

  联合调查组:

  对C平台溢油原因,联合调查组的结论为:C平台未进行安全性论证,擅自将注入层上提至接近油层底部,造成C20井钻井过程中接近该层位时遇到高压发生井涌。

  同时,C平台违反经核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C20井表层套管过浅,发生井涌时表层套管下部地层承压过高,造成原油及钻井泥浆混合物侧漏到海底泥砂层,导致C平台附近海底溢油。

  陈先达解释说,发生溢油的是C20井,其边上有一口井是C25井,是一口岩屑回注井。作业方在岩屑回注井C25井钻完井注入作业中产生高压,发现下边的注入目标层空间容量小,然后就擅自两次向上部提高注入层的位置,并注满岩屑形成高压层。

  C20井钻进过程中,正好接近这个高压层位置,导致C20井发生井涌,也就是在井内部的喷发事件。又由于C20井起保护作用的套管没有下到原来设计的350米深度,而只有225米,导致发生井涌至套管底部时,高压先把200米的地层憋破,原油及钻井泥浆顺着岩层破裂通道溢到海床,还有一部分喷到海床下岩石较松散的地层和海泥中。

  作业方违反设计方案,违反相应的作业审批程序,属于违规作业。

  康菲公司:

  对于C平台事故,康菲中国一直闪烁其词。8月24日的记者会上,不但没有给出事故示意图,司陡瑞的解释也只有廖廖数语。

  在财新《新世纪》记者的再三要求下,康菲中国的油藏开发经理马克·爱尔兰德(Mark Ireland)才称,C-20井在钻井作业期间,遇到未预见高压带,油藏中的原油和油基泥浆因为高压而上涌,并最终从海床上渗漏出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