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诺基亚中国没落 盘点其五大败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6 14:0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诺基亚中国没落盘点其五大败笔

  如同梦想般的童话世界,IT业的新故事总是层出不穷。

  今年7月份,苹果公司的财报披露,其现金储备726亿美元,超过厄瓜多尔、保加利亚、斯里兰卡和哥斯达黎加等126个国家的GDP之和,看来,富可敌国已经是浮云,苹果今天已是“富可敌百国”了。

  跟儿童玩的翘翘板一样,在一个高度垄断的市场,一颗新星的升起,往往也伴随着一颗昔日明星的陨落。诺基亚,这个曾经充满传奇的品牌,正在与我们这个时代渐行渐远……

  从生产纸张到成为全球手机业的领军者,北欧世界为数不多的明星品牌,左右芬兰国家经济的决定力量,诺基亚的传奇飘扬了近150年,当这颗璀璨的企业之星光芒日益黯淡之时,所有人都在思考和议论:为什么?

  四大败笔,决定了诺基亚的滑落并不偶然。

   败笔之一:忽视了消费者需求层次的变化。

  如果你走在高铁的车厢里,我保证你会找到答案:70-80%的乘客都在玩自己的手持终端,有人在看电影,有人在玩游戏,有人在看书、看文件……他们拿的是什么,是手机吗?是,也不是。 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能够获得一台具有较多功能的手持终端,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多彩、更方便、更灵活、更充实,这是他们的需求。从这种意义上说,通话已经不再是手持终端的最重要的功能,而变成了一种基本功能。

  如果从这种需求出发,手持终端的产品方向就应该向着“如何实现完美的客户体验,如何实现多种娱乐、移动办公功能,如何使得用户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去考虑问题。遗憾的是,诺基亚的产品思想还停留在做手机的阶段,产品所解决的问题还是如何更好地实现通讯功能。

  败笔之二:陈旧的设计理念,葬送了诺基亚行业“领航者”的地位。

  多年来诺基亚在设计方面的理念是,想方设法了解用户需要什么,然后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要求。基于这一理念,诺基亚在人种学、群体调查或者市场细分策略上投入巨大,每个设计师都要接受一种叫做“情景设计”的训练,这一理念告诉设计师,如何了解用户需要什么,然后去做设计。

  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诺基亚开发了数量非常多的产品,多达1000多个型号。面对如此之多的选择,消费者最终的结果是无所适从,于是,从控制风险、满足使用的角度出发,消费者往往选择最便宜的。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诺基亚手机的均价一年比一年低。

  在智能手机迅速发展的今天,诺基亚产品给我们的印象还是刻板的,小改小革而无鲜明特色,似乎已经远离这个时代。

   败笔之三:人为地割裂了技术与商业的关系。

  诺基亚前高级经理Juhani Risku 写了一本书,叫做《Uusi Nokia》(新诺基亚),书中,他对于诺基亚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诺基亚不缺乏技术和研究,缺乏的是把技术转化为商业的能力。

  “诺基亚研究院(Nokia Research Center)很有能力。那里有 500 多人,每天都能搞出些新鲜玩意。一些他们多年前的创意没能应用在我们的手机上,却出现在了竞争对手的手机产品上。”

  败笔之四:现代官僚主义害了诺基亚。

  现代官僚主义最大的特点是规避风险、抑制创新,使得创新过程缓慢甚至不复存在。在《新诺基亚》一书中,Risku还举了诺基亚僵化与官僚作风的例子:“有一天,一个负责 Symbian 用户体验的人进来说——旧流程不管用了。所有人都问她新的流程是什么——她没说。于是 200 多人无所事事地度过了 6 个月。”

  “一个策略提出来,然后延迟,再延迟……直到荒废”,作为主管创新和概念的部门主管,Risku不无痛心地说 。 从前面的说明不难看到,诺基亚的官僚和僵化确实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段位”。这家“百年老店”正在离创新越来越远、离潮流越来越远,能够占住的,只是手机市场的低端需求。

  而一旦被锁定在这个领域,诺基亚将不得不面对中国市场无数本土品牌和无品牌产品的挑战,论速度、比成本、比手段,诺基亚未必是这些山寨英雄(或者昔日的山寨英雄)的对手,剩下的只有一条路:我不说,你懂的。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