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文化产业总产出五年增两倍 去年达948亿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6 14:06 来源: 中国经济网夜幕降临时,长沙市内的400余家歌厅、酒吧人气爆棚;享誉全国的湖南卫视,从《快乐大本营》到《天天向上》引爆一个又一个快乐浪潮;《虹猫蓝兔火凤凰》、《山猫吉咪》等动画片在电视台火爆上映;精美的湘绣让海内外游客爱不释手……这些都是长沙文化不容错过的镜头,也是长沙的幸福感的来源之一。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出948.73亿元,比上年增长24.5%,为2005年的3.1倍,“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0%,2010年达到453.84亿元。长沙按照建设文化强省战略部署率先建设文化强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总体规模持续扩大,领先优势日益巩固,经济社会贡献率逐年提高,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19.4%
“十一五”期间是长沙市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最强、增长速度最快、运行质量最优、就业规模最大、发展水平最高的时期。2010年长沙市文化产业总产出948.73亿元,比上年增长24.5%;文化产业增加值453.84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9.0%,分别高于同期全市GDP和第三产业增速3.7和5.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10.0%,“十一五”期间提高了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近5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达54.5%。
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也持续增加。2010年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9.4%,贡献率比2006年提高了7.8个百分点。2008年、2009年、2010年,长沙文化产业上缴税收分别为46.4亿元、58.7亿元、62.8亿元,为长沙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化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也逐步增强,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达52.22万个,比上年增长11.1%,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2.3%。据悉,2011年,文化产业将成为长沙继工程机械、汽车产业之后的第三个千亿元产业。
新生代续写新篇章
长沙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岳麓书院、四羊方尊、简牍、马王堆汉墓、铜官窑遗址等享誉国内外的文化遗存,湘绣、烟花等独树一帜的民间工艺,灿若群星的伟人和名人以及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成为长沙文化发展的基石。在文化产业方面,影视传媒、新闻出版、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民间工艺等已成为主导产业,长沙文化产业的“演艺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等已全国闻名。
“十一五”期间,以魅力四射、田汉大剧院等为代表的酒吧、歌厅文化继续发展壮大,品牌效应推动长沙文化往纵深发展。目前,长沙歌厅、酒吧总数超过400家,其中接待规模在500人以上的19家,形成了解放西路酒吧一条街、太平街清吧一条街。长沙歌厅酒吧每年吸引全国各地的消费者5000万人次,拉动消费近50亿元,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长沙文化发展一枝独秀,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目前,长沙文化品牌还在不断增加:青苹果数据中心的华文报刊文献数据库、湘绣、中国红瓷……新生代续写着长沙城市文化新篇章。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长沙动漫已成为国产卡通品牌产业化推广和应用的领头雁,全市原创动漫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宏梦、三辰卡通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动漫产业示范基地;手机动漫异军突起,开发和运营商拓维集团去年成功上市,被誉为“动漫第一股”,目前长沙动漫已形成集研发、制作、播出、发行、教育培训、衍生产品开发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在商务部认定的“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中,湖南有7家文化企业榜上有名。
政策助力产业成熟
文化产业的崛起和成熟,是长沙文化强市的一个缩影。科学规划与引导为长沙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近年来,长沙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方案及五年行动计划》、《“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长沙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成立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了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多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体系,建立了项目联点帮扶制度,设立了每年2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各区县(市)配套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在500万元以上。
2010年6月,长沙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的若干意见》,提出“把长沙建设成为具有深刻历史内涵、鲜明时代特征、浓郁地域特色、高度创新精神和广泛国际影响的国际文化名城”,《长沙建设国际文化名城战略纲要》、《长沙“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等也相继编制出台,用国际视野找准了“文化强市”的新定位,明确了“文化强市”的重点任务:提升文化形象,充分展示长沙的湖湘特色、湖湘灵魂和湖湘风情;提升文化品位,围绕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生态文化、娱乐文化、休闲文化和民间文化打造载体;提升文化实力,实现文化经济和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品牌的充分整合;提升文化影响,下好“走出去”和“引进来”一盘棋。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