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五点摘瓜菜 八点进超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6 20:30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五化”工程让鄄城农民笑了

  本报记者 刘凌报道

  “柴草园中堆,粪便路边放,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这就是农村生活真实的一个侧面。但是,在山东菏泽,这样的状况在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工程中一去不复返,农村变了新模样。

  村貌改了 群众笑了

  在引马乡大黄庄村,记者看到大街小巷全部都是柏油路,路两侧绿树掩映,花圃错落有致,排水沟平整干净,家家户户外墙统一的米黄色墙漆。80多岁的葛王氏正在家门前与人聊天,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她高兴地告诉记者:“俺以前别说晚上,就是白天也很少串门,就怕崴了脚,现在我闭着眼都敢在村里走一遍。”葛大娘风趣幽默的话语道出了“五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在小白瓜种植专业村阎什镇彭庄,瓜农张玉桥说:“过去村内大小胡同都是土路,赶上阴雨天车进不来也出不去,有些瓜菜就烂在了棚里,啥也不敢种。如今,路修到家门口,早上5点摘的瓜菜,上午8点不到就能摆进县城的超市里。”

  “科学发展,也就是符合实际的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我们所推广的‘五化’工程就是要从群众身边事做起,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做起,在优化群众生活居住环境、方便群众出行上做文章,使广大农民切实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鄄城县分管负责人介绍道。

  工程进村 民心齐了

  在鄄城镇何桥村,当听说工程队要进村施工,村支部书记陈继高一早就安排村里养狗的群众,把狗栓好,别惊吓着施工队的成员。跟随工程队施工的县交通运输局公路处主任李希占告诉记者:“村民们出工出力不说,还泡上茶水热情招待施工人员,各家各户主动把牲畜栓起来,怕弄坏了路面。我干工程这么多年,像这样受群众欢迎还还真不多见。”

  为将工程办好、办实,鄄城县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发动社会、多方筹资”的原则,对每项工程都出台了相应的资金补助、奖励扶持政策,通过乡镇企业、在外人士、村民自行捐助等,减轻了群众在“五化”工程推进中的负担。同时,为保证工程质量,实行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并充分保证农民的决策权、知情权、监督权、管理权,让广大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促进了工程的进度。王屯支部书记钱保江说:“这活都是给咱群众干的,谁能不积极?”

  改变的不仅是环境

  引马乡邵堂村养殖大户邵国成说,那时候不是不想干净,但讲卫生也得有条件,牲畜的粪便只能那样堆着。现在看着村内干净的街道,再乱堆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路修到家门口,村里一下子增加了8条马扎生产线,一年能增产马扎100多万。”马扎专业村什集镇康丰村支部书记陈卫国欣喜给记者讲述着“五化”带来的新变化。

  事实说明,农村“五化”工程带来的不仅是路好走、房好看、花草多等的变化,更引发了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素质的提升。箕山镇杨老家村支部书记杨崇坤告诉记者:“村里刚成立了秧歌队,编些养老敬老、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段子,在村里跳跳唱唱,很能教育人,村风也好了很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