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7 22:09 来源: 上海侨报侨商会理事“沙漠掘金”,一亩沙地可赚四千
本报记者/李宇萍
“要不是侨商会的活动,我还不会回来,治沙的工作最忌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近日,记者在上海市侨商会的一次活动上,遇见了刚从内蒙古风尘仆仆回到上海的侨商会理事沈炜敏。他一脸兴奋地告诉记者:“虽然治沙需要极大投入,但实际上,治沙过程中也存在着巨大商机。”
治沙5000亩建绿洲
作为一名在上海投资兴业、事业成功的侨商,沈炜敏缘何远赴荒漠化严重的内蒙古、甘肃等地治沙?
“1969年我插队落户到内蒙古昭乌达盟(现为赤峰地区)宁城县农村,每年的3-6月份,那里就受到风沙侵袭。”沈炜敏告诉记者,他对于内蒙古人民的热情接纳,手把手地教他生产技能感到终生难忘,“我一直想要圆‘回第二故乡治理沙漠’的梦。”
2007年,沈炜敏在科尔沁沙漠边缘的荒漠化草原做了50亩沙地示范区,用洒水车和消防车喷上花了两年时间自行研制的MB型泥土固化剂(BEC沙地植被保护剂)。据了解,BEC沙地植被保护剂是一种科学防治荒漠化的产品,不会随时间推移失去硬度。同时它的成本远远小于进口材料,一亩地仅需800
人物介绍:沈炜敏曾赴慕尼黑学习,1995年辞去德国工程师的职位,回国创办上海B.E.C科技有限公司。4年来,沈炜敏自掏腰包几百万元人民币,远赴内蒙古、甘肃、宁夏等荒漠化地区,化学治沙和生物治沙。
元人民币。
“喷洒后仅一天,即可使地面承抗8级强度风暴,植物的成活率达96%以上,使植被得到很好的恢复。”沈炜敏说,“经过1年观察,植被生长良好,得了当地林业局的认可和欢迎。”
4年来,沈炜敏相继在内蒙古西部、甘肃、宁夏等地做了5000多亩示范基地。“前几年我在嘉定的中华鲟养殖基地拆迁了,动迁所得的几百万元全都用于治沙,已经贴得差不多了。”被问及家人是否予以理解和支持,他的脸上露出了无奈,“太太一开始不理解,认为这是亏本生意,还曾为此与我冷战过。”
沙生植物经济收益可观
在内蒙古林科院的支持和帮助下,沈炜敏团队在治沙的同时,也种植了经济效益较高的沙生植物。“喷洒我们的沙地植被保护剂后,在其根部嫁接肉苁蓉。”肉苁蓉是一种很好的沙生药材,已经被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定为保健品和化妆品的主要原料,每亩地可获益4000元以上。
沈炜敏的环保理想远不止这些,他说:“环保的泥土固化剂在生态化水利建设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北方生态河道的整治工作是我下半年的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