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价攀高加大“输入性”压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9 01:31 来源: 经济参考报记者 白田田 北京报道
联合国粮农组织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继续保持高位,同比高出26%;其中谷物价格下跌三个月后再度攀高,比7月上涨2.2%。
农业部本周公布的国际大宗农产品数据也显示,食糖、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环比明显上涨。与上年同期相比,玉米价格高78%,在所有监测农产品中同比涨幅最大。小麦和大豆价格分别同比高13%和38%。国际食糖理事会原糖价格和国际棉花指数同比分别上涨53%和38%。
“这几年生物燃料和新兴国家的需求造成国际市场库存量逐渐下降,全球农产品供给本身比较紧张,”中华粮网信息主编郭清保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形势不太好,市场普遍预计欧美等国家会保持宽松货币政策,更多的投机资金进入农产品市场,这些因素都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下半年全球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平衡,而且是脆弱的紧平衡。由于成本上升、气候影响、耕地面积减少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价格上涨动力不减。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涨幅较大的农产品中,大豆、棉花、食糖都是国内供给不足的品种,进口量分别占到消费量的80%、30%和10%左右。去年以来,中国成为玉米净进口国,并且首次从美国大规模进口玉米。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我国玉米进口量为17.26万吨,创下单月进口量之最。
郭清保认为,国内农产品整体供应充足是价格稳定的根本保证,如果国内农产品供应出现问题,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压力就会传导到国内市场。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凯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从总量上来看,中国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价格波动主要取决于内部,国际输入性的影响不是很大。目前,国内最主要关注的是秋粮能否取得丰收。
近期,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出现旱情,对正处于产量形成关键期的水稻、玉米等秋粮生产造成威胁。郭清保认为,西南地区的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不大,但旱情会加重市场对粮价上涨的心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