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生存下一步:走兼并重组之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0 01:20 来源: 中国经营报李蕾
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顾问保育钧
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高企、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2011年仍然是中国企业的难关,对于中国的民营经济而言,在“三座大山”的重压之下,更是举步维艰。
今年以来,温州、东莞等民企集中的区域出现了不少中小企业“一夜猝死”的现象。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小企业的倒闭是否正常?民企发展困难的症结何在?民营企业未来的出路在哪里?为此,《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长期为中国民营企业鼓与呼的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顾问保育钧。
民企应进行制度变革和创新
《中国经营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到今天,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关系到民企发展后劲和发展空间的紧要大事,你认为民营企业要加强自身的创新、突破内部制约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民企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保育钧:民营企业最大的优势是产权明晰、动力强劲,最大的问题是产权封闭、势单力薄。要学会如何兼并重组,通过资本市场来进行资源整合,单纯靠自我积累来做大是不可能的。现在的关键是观念问题,民营企业宁当鸡头,不当凤尾。这一点与西方的观念不一样。经过200多年的摸爬滚打,西方企业早就认识到必须走联合兼并的道路,现在国外的世界五百强企业都是股份制,老板是谁不知道。对中国民营企业来说,制度的变革和创新这一关早晚得过,从单个资本走向社会资本,而闯不过去的话要么是永远长不大,要不就死掉。
另外,民营企业内部的管理存在很大的欠缺,很多还停留在家族式、梁山好汉式的一种状态,像前段时间国美的权力争夺,老板不像老板、职业经理人不像职业经理人,各怀鬼胎,这怎么能把企业管理好?而做的比较好的像联想的柳传志就很有一套,杨元庆获得了丰厚的收益,这是一种信贷企业理念,通过企业文化和核心理念凝聚人心,让大家有个奔头,有一种归属感。现在很多民营企业远远没有做到,之前总是强调外部环境不好,外部确实比较困难,但为什么有人做的好?所以民营企业要有管理创新。
民企存在技术创新的问题。民营企业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自己创新,还可能闯出一条路来。不要把创新看得很神秘,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有自己特殊的地方。正是上下纵横审视自己总结出有哪些特点,把专长、最强的地方发挥得淋漓尽致就是创新。现在有好多企业不知道自己的长处,总是盲目地看别人如何多元化,反而丢失了自己。所以,在外部环境不好的时候,正是企业检讨自己的时候。
民企还有经营的创新。现在很多民营企业不懂经营,把它简单地理解成销售,就会打价格战。没有品牌卖不出好价钱,没有渠道只能眼看别人赚钱,所以企业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创建自己的商业渠道,这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是防范风险的创新。现在一些企业在压力之下很明显体现出没有这种意识,因为一旦出了问题再补救就来不及了。企业内部一定要有专人查补漏洞,对风险及早防范。
在当前情况之下,改变不了环境,企业只能改变自己,如何改变?现在看来,危机中能够挺得住的都是资本雄厚的大型企业,小企业一下子就摔跤了,所以就要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兼并重组,从单个资本变成社会资本。
地方投资主体不应忽视民资
《中国经营报》:一直以来,中国的民营企业不仅吸纳了大部分的劳动力人口就业,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群体。然而当前民营企业的发展步伐却显得有些沉重,今年以来很多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遭遇了内部成本上升与外部融资困难的双重打击,局部地区还出现了倒闭潮现象。你觉得民企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阻力是什么?在当前的形势下,民企如何能够在夹缝中求生存?
保育钧:对企业倒闭的现象还是要冷静看待。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暴露出了我们民营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即实力不够、创新不足。首先要认识到,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些民营企业因不适应形势的需要而关停倒闭是正常的现象。
现在困难倒闭的中小企业主要与宏观环境有关,四万亿投下去之后,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主要流向国有企业,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没拿到,这是一个外部原因。另外,广东、长三角和浙江等沿海地区的企业出现倒闭,多是由于一些企业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通过高利贷筹资,但其正常生产的单位数的利润远远低于高利贷十几个点的利息,属于饮鸩止渴,所以不可能维系下去。
相当一部分企业如东莞的一些生产型企业,明明已经没有订单却还在盲目开工生产,这些企业只能怪自己不够敏锐,没有看清楚市场的前景。对于这类企业不能给予无原则的同情,因为市场经济是不相信眼泪的。民营企业不能跟资金雄厚、还有国家支持的国有企业比,要想生存不能指望外力,只能自救,根据市场的需要重新调整产业机构,想好自己的发展方向。企业要想长命百岁是很难的,都要不停地变化不停地调整,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中国经营报》:依照“十二五”规划,国家要扩大内需,理论上民营企业应该有很多投资机会,如服务业、农业、战略性新兴行业、文化产业等,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却并不乐观,民营企业似乎并未获得太多的机会与发展空间,你觉得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保育钧:从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今年上半年投资规模达到了15万亿元,其中政府投资不到3成,有58.8%都来自民间资本,而去年民间资本占比也达到了51%,比重相当高,实际上现在民间资本已经成为投资的主体。
这两年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是地方政府“傍央企”,因为央企块头大、不差钱,抓一个央企入驻之后,GDP和税收很容易就上去了,地方政府纷纷拉央企过去签了很多的意向性协议。但是,央企的资金从哪里来?供给主要是靠银行,银行的信贷资金一收紧,央企给地方政府许的愿就无法兑现,但是诸如好的地段已经给了央企,很多地方政府为此后悔不已,所以现在一些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又开始陆续转向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