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富民优先 800亿财政收入新思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0 08:02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徐芸茜 魏海田 鄂尔多斯报道

   用当地的车牌“蒙K”——“猛开”,来形容鄂尔多斯财政收入爆发式的增长,再恰当不过了。

   截止到今年7月底,鄂尔多斯市地方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501.3亿元,同比增长47.9%。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市委书记云光中定下的财政收入目标为全年增长24.5%,达到670亿元。7个月的时间,完成预定目标的四分之三,有人预测今年鄂尔多斯实际财政收入完全能够达到800亿。

   “800亿不知道能不能达到,这还要看最后政府的统计结果,但是超过670亿是肯定的了。”9月6日,鄂尔多斯市委党校副校长、市政府法律顾问奇海林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在采访过程中,奇海林用“井喷式”发展来形容鄂尔多斯财政收入的增长。

   数据说明问题。2010年鄂尔多斯财政总收入538.2亿元,5年累计完成1515.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7.4倍,年均增长42%。人均GDP由4600美元增加到20800美元,名列全国地级区域第一位。

   在政府财政和中央企业富足有余的情况下,今年鄂尔多斯将富民优先提到首位,加大了财政收入投入民生和城市建设的比例。

  高增长下的隐患

   2010年,鄂尔多斯的财政收入超过500亿元,相当于北京市的四分之一,但它的人口却只有160万(城区人口60万)。

   记者来到康巴什新区进行采访时看到,距离老城东胜区数十里外的这里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新城。毫无疑问,支持这个现代化新城建设的是鄂尔多斯巨额的财政收入。

   2009年,内蒙古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49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938元,和同期GDP增速远低于内蒙古的浙江相比,其农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浙江的50%。而宣称5年之内人均GDP超过香港的鄂尔多斯,2010年农牧民人均年收入也仅为8755元,跟人均收入逾20万元的香港相去甚远。

   奇海林坦言,与苏州、北京等地区相比,鄂尔多斯目前人均收入仍较低。

   记者在康巴什新区几天的采访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新区所展现出来的气势。气势宏大的政府楼前广场,用铜近五百吨的群雕、设计精美的图书馆、大剧院、博物馆、新闻中心,在少有人走动的空旷背景下,显示的是财富的力量。

   “大剧院、新闻中心,是否太超前?图书馆内,管理员比看书的人还多。”鄂尔多斯市一位市民包先生对记者说。

   “但是有超前眼光是应该的,一个城市建设不可能一下子就很丰满。”一位政府官员这样说。

  巨量民生投入

   如何让市民在财政收入的增长中得到实惠,是目前鄂尔多斯最重要的考量。

   据悉,2009年年底,时任河北省省长的胡春华调任为内蒙古自治区委书记时,就很明确地提出,内蒙古新时期发展战略由“强区富民”调整为“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这种战略调整的背后,体现的是区政府既要做大内蒙古经济蛋糕,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分好蛋糕的战略思考。

   于是,从今年7月1日起,鄂尔多斯已经开始对煤炭行业征收煤炭收益调节基金,试图通过专项财政转移支付的手段逐步实现“均贫富”的目标。

   除此之外,鄂尔多斯的“八项民生工程”和“十件实事”也全面推开。比如继续增加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地方津补贴,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平均提高120元,完成创业培训5万人,实施万名大学生就业行动,建设2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5万平方米廉租房、100万平方米农牧民转移安置房等等。

   据了解,自2008年初始,准格尔旗全面推行养老保险政策,当时,每人一次交够2880元。如今可以享受每月260元的养老金待遇。医疗保险大力度推进,启动实施城镇无业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190元,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牧民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22万元、10万元和8万元。

   “政府的财政收入近年来更多地向民生和城市基础建设倾斜。”奇海林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