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磊:中国胜出的机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2 03:33 来源: 《新世纪》周刊央行除了应该关注银行体系流动性是否足以维持运转外,可以试着让投机者自己埋一次单,哪怕就一次
□ 陆磊 | 文
lulei.blog.caixin.cn
在全球经济面临二次探底可能性的背景下,即将举行的G7马赛会议几乎不存在任何悬念,主要发达经济体仍将采取放松性财政货币政策。这对中国意味着机会,全球经济将进入谁先重组谁生存的微妙时刻。
可以预见:第一,人民币还将升值,并进一步向全球定价体制内延伸;第二,全球经济继续保持低迷,且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将造成通胀,中国将再度面临是跟随扩张还是保持紧缩的战术性抉择。显然,保持紧缩符合我们的利益,我们到了该重组的时候——我们需要告诉发达经济体,恰如你们所希望的,我们不再主要依靠卖给你们“中国制造”过日子;第三,资产价格可能会真正下跌。当 “消肿”时刻来临,如果犹疑不决,或者对资产价格去泡沫化再度变成叶公好龙,则会再次丧失结构调整的良机。上一次机会出现在2008年11月的G20华盛顿峰会,我们跟随扩张策略导致了以“肿胀”为表征的一系列宏观经济和金融问题。而这一次,不应再犯同样的错误。
如果中国保持紧缩,意味着将在一年内完成以下布局。一是香港的作用。首先是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和香港企业使用人民币到境内直接投资(FDI)及允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意味着内地实体经济景气将对国际金融市场构成相应的支撑,改变金融市场波动主要受G3影响的状态;另外是在内地推出具有“半直通车性质”的港股ETF(交易所交易基金),是一种针对流动性在中国鼓包的引流,流向事实上以美元为基础的香港金融市场。上述两个层次的作用可能表明今后的两种变化:第一,香港金融市场从投资跳板变成最终目的地,因为拥有了更多的内地投资标的;第二,香港金融市场成为内地过剩流动性的蓄水池。
二是以离岸市场推动在岸金融改革。如果美元持续超发而中国央行保持紧缩,则人民币将加速外流,很可能的结果是,香港将成为人民币的境外流通中心。一个大胆的预想是,“香港人民币”将成为“欧洲美元”之后的一个新货币概念。其中所蕴含的关键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更具现实性。第一,人民币定价机制将进一步弱化官定色彩。香港的NDF(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已成为人民币汇率预期、资本流动的关键性指标,这将对上海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汇率定价构成事实上的影响。第二,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尽管在岸市场已经存在汇率远期、互换等交易,但汇率风险并未得到有效管理。随着香港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建设,避险工具的出现与交易将改变上述扭曲现象。第三,利率市场化将不可避免。一旦人民币债券在香港发行,收益率曲线将按照更为市场化的方式形成,这有望推动内地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利率的进一步市场化,甚至将最终推动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决定机制发生渐进式变化。
三是建立更为健康的金融机制,基本特征只有一点——权责对称。当前的所有放松性呼声无非以实体经济面参与赌博并可能输掉赌局(如民间高利贷可能崩溃并诱发金融危机)为筹码,诱使或逼使宏观决策者放松政策。问题是,放高利贷者应该知道愿意高息借款的风险意义。如果因此而放松,岂不是所有股票投资者均可要求政策放松以获得补偿?央行除了应该关注银行体系流动性是否足以维持运转外,可以试着让投机者自己埋一次单,哪怕就一次。如此,则具有让经济回到正常轨道,让流动性不再泛滥的可能性。
如能在货币、改革和金融机制上清醒布局,不再在短期经济波动前患得患失,有理由相信这一次中国可能真正胜出。
作者为广东金融学院代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