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货币政策难言放松 欧美量化宽松加重通胀预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3 22:11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时超

   虽然国内CPI在飙升37个月后终于首次出现了增幅下降,但是美国奥巴马政府同期提出的4470亿美元的就业刺激计划,以及其他世界经济体释放的货币宽松信号,都让国内货币政策难言放松。

   “市场一直有传闻近期存款准备金率会下调,但是在国内物价上涨因素变化不稳定,而国际市场又出现诸多货币宽松政策迹象的情况下,CPI很可能会再次抬升,所以在我看来,存准率不会降,利率更不会降,央行的货币政策难言放宽。”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斌10日对经济导报记者说道。

  通胀缓解 货币难放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CPI同比上涨6.2%,涨幅比7月回落0.3个百分点,出现了3年来首次增幅下降的情况。这让市场对国内通胀的担忧有所降温,部分乐观人士甚至表示,在通胀有所缓解,国内实体经济又急需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或有放松可能。

   实际上,去年至今,央行已经12次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4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市场信贷资金已显紧张态势。特别是近期央行又推出了存准金新政———扩大存款准备金上缴基数范围,未来6个月将因此回笼约8000亿至9000亿元流动性,相当于提高准备金率2-3次,无疑再次收紧了流动性。而央行上述举动,均为了缓解当前的通胀形势。

   如今,通胀形势出现好转,但是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却在这波紧缩货币政策中受伤颇重,同时民间借贷也出现了非正常膨胀,积聚了大量金融风险。种种迹象都让市场呼吁,是时候放松货币政策了。

   但是,央行的决策往往要考虑国内外诸多因素,而韩斌等几位专家在分析目前形势后均表示,他们并不看好市场对货币政策放松的预期。

   “CPI涨幅虽然放缓了一点,但我们应该看到未来CPI仍将维持在高位运行,通胀形势仍不容乐观。特别是8月份非食品价格上涨超出预期,石油和中药材较突出,这表明物价上涨仍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韩斌说道。

   “放松货币的说法实属祸国殃民。”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马光远在其微博(http://weibo.com)直言,目前国内货币的总投放量依然偏高,而且即便放松货币资金,也绝对不会流向中小企业,难以达到预期效应。

   “美国QE3可能随时推出,欧债危机没有解除,国内成本上涨因素没有停止,CPI仍有反弹的可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吴敏表示,目前防通胀仍是首要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目前的政策难有松动,甚至有再次收紧的可能。

  欧美宽松 通胀加重

   吴敏的担忧,来自于近期全球几大经济体出现的政策转向信号。就在国内CPI数据公布当天,美、英两国却释放出货币宽松政策的信号。

   美国方面,奥巴马政府9日表示,将推出4470亿美元就业方案帮助提振美国经济,这一规模超出此前市场盛传的3000亿美元预期。

   “奥巴马并没有说明这4470亿美元从何而来,如果是继续依靠发债完成,这将给全球市场再次注入大量流动性,从而推高资源商品价格,给全球其它经济体带来更大的通胀压力。”吴敏说道。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在同一天的讲话中表示,美国经济通胀风险有所缓和,并重申了美联储将在必要的情况下提供政策支持。这也令投资者对即将于9月底进行的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是否会推出QE3有所期待。

   此前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导报特约评论员胡金炎曾对导报记者表示,其实美国政府调高债务上限,就已经意味着QE3实施,中国等与美国贸易往来频繁的国家都要面临美元贬值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困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进口达1555.6亿美元,增长30.2%,月度进口规模刷新今年3月份创下的1522.6亿美元的历史纪录。

   与此同时,英国为了缓解债务危机,也给出了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的信号。英国董事学会8日表示,未来英国经济面临下滑风险,英国央行应通过将现行规模为200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计划扩大至2500亿英镑的方式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曾指出,如果英国经济增长放缓,英国央行应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规模。

   种种迹象表明,更多的货币宽松政策将在欧美等出现经济下滑风险的经济体上演。“近期召开的G7峰会释放出一种信号,就是对美欧各国来说,目前靠压缩国内开支、收窄赤字来缓解债务危机已经是个很大的难题,借新债还旧债才是最有效的办法,但实行这一政策,必须保持低利率,这就需要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韩斌分析道。

   全球两大经济体均施行宽松政策,无疑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带来更多流动性压力。上述专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央行货币调控力度不会减弱,仍将维持审慎平衡态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