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医药保健公司中国区总裁李希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5 04:5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沈玮
拜耳医药保健是拜耳集团旗下的创新型医药公司,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能够改善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创新产品。这些产品通过对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高了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拜耳医药保健在世界医药保健领域内居领先地位。
2010年,拜耳医药保健的全球销售收入达169亿欧元,而公司的研发总投入达20.6亿欧元,占公司年收入的12.2%,是拜耳集团研发总支出的67.7%。
拜耳医药保健公司中国区总裁李希烈说,政策对创新型企业发展尤为重要,希望政府在法制规范、政策制定、舆论营造中发挥作用,保护知识产权,对创新行为进行鼓励和保护。
与本地研究机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21世纪》:请以具体创新的案例描述创新对于您所在企业的成长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李希烈:谁创新,谁就赢得了企业发展的先机。创新一直是拜耳医药保健保持可持续增长的驱动力。不断地提高研发质量和产出,并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法,对医药公司来说至关重要。
2009年初,拜耳医药保健将全球的第四个研发中心设在北京,并宣布在未来五年投资1亿欧元做为研发资金。中国成为拜耳在德国和美国之外的第三个设立全球研发中心的国家。广大患者,尤其是亚洲的患者将在临床研究计划和医疗需求方面早日受益。
《21世纪》:开放式创新改变过去创新完全依靠企业内部人,而转向鼓励社会人参与到企业的创新成长中来,在您理解来看,开放型创新还具有什么共同特征,您所在企业是如何利用这种开放的力量来推动企业创新和成长的?
李希烈:我们追求创新,但从不闭门造车,而是积极利用自身技术特色和实力不断寻找外部合作机会。由于我们所处的市场不尽相同,患者需求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寻求本地技术力量和人员的强大支持能更好地令我们了解所在市场的实际需求。
近些年,凭借创新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拜耳医药保健积极与本地研究机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其中,拜耳开展了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相关学院的合作,创立了“拜耳-清华大学(医研院)创新药物联合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每年会颁发一次“拜耳研究员奖”,以表彰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研究作出卓越贡献的清华学者们。目前,该中心已成为拜耳医药保健国际药物研发部和清华科学家们实现双赢的科研平台,为双方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提高了创新药物共同研发的水平和业内影响力。此外,拜耳医药保健还积极与包括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开展合作,以便在拜耳药品研究的核心领域探索新的疾病治疗药物。2010年6月,公司与北京301医院在女性健康领域开展合作;2010年10月,与上海的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利用该中心开发的技术平台在可降解聚合物领域开展博士研究项目。
我们深深认识到中国蕴藏着巨大的医疗和科学人才资源,而企业人才创新也是拜耳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一步。我们有着吸引和培养高端研发人才的良好机制。拜耳医药保健已经与包括北京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紧密合作,包括资助大学进行药物研发领域方面的人才培养,设立专门奖学金并为学生提供在拜耳实习的机会。这一举措极大加强了拜耳的研发实力及专业人才储备。
政府应对创新行为鼓励和保护
《21世纪》:实现开放驱动创新的主要障碍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内部变革和引入什么样的外部力量来克服这些障碍?
李希烈:实现开放驱动创新需要有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这是我们多年在创新之路上所得出的经验。在医药领域,发展创新药物研究有利于改善人民的健康和生活水平。选择应用创新药物的最佳治疗
方案,有利于缓解医疗系统的财政和服务压力,减少疾病所导致的经济损失,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目前,药品研发越来越困难,专利药品的治疗范围越来越狭窄,我们更需要国家及政府出台更多鼓励创新和行业发展的政策,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更好地为本地市场和患者服务。
《21世纪》:在你看来,一个开放的社会、经济、政治社会的特征是什么?其对于企业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含义?
李希烈:开放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将为企业带来公平、透明的成长环境和竞争环境,对于企业长期植根提供了优质空气、土壤和水分的良好发展氛围,这对于创新型企业尤为重要。
中国政府一直在强调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些年,自主创新的势头十分强劲,已经迎头赶上了很多发达国家。2010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即G20工程)在京启动。这是北京市不断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良性、创新发展的有力说明,更是政府在鼓励和支持创新企业快速成长,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为全国其他省份建立了示范作用。作为G20工程的首家规模企业,拜耳医药保健也将通过自身的不断创新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多的回馈。
我们希望政府在法制规范、政策制定、舆论营造中发挥作用,保护知识产权,对创新行为进行鼓励和保护。
《21世纪》:你所在的企业是如何来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什么创新举措?
李希烈:追求利润是所有商业公司的共同目标,但要想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就不能只是考虑如何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这是拜耳在百年发展历史中所得出的宝贵经验。
在中国,作为一个真正希望融入中国社会的公司,我们一直致力于将拜耳医药保健打造成一个关爱国家社会的企业。一直以来,拜耳医药保健通过自身特长,改善医疗保健、提供创新产品、带给医疗服务人员专业的培训。
2007年,由卫生部和拜耳医药保健共同发起的“走进西部”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计划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省和自治区的一万名贫困地区的县级医院医师进行培训,为外资企业利用专业特长为中国本地医疗服务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开创了先河。目前,全国已有14个省、超过5000名基层医师得到了专业培训。
重点关注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21世纪》:就你所了解,包括你所在行业内和行业外,未来五年最佳的商业机会在哪里?
李希烈:在医药产业中,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在今后仍将依旧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在中国,目前中国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慢病患者人数已上升至两亿人。世界银行最新出炉的报告指出,中国因慢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全年死亡人数(1030万)的80%以上,造成了所有因病产生的医疗负担总和的68.6%。报告说,如不严格管理和控制,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和沉重的财政负担将在今后10年内严重影响到中国的经济繁荣。
对拜耳医药保健来说,新兴市场中80%的巨大医疗需求来自于普药领域,中国是其中最大、最重要的新兴市场之一。2011年8月,拜耳全球普药商业管理团队在中国落户。把市场营销部门直接设立在关键的亚洲市场,近距离服务亚洲的医生和病人,使我们能以最佳的方式响应他们的具体需求。
《21世纪》:从您所在的企业的角度出发,您如何看待当前全球经济趋势、所在行业的产业趋势以及企业运营的商业环境?
李希烈: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的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逐渐发挥引领全球发展的关键作用。
对于医药产业而言,全球医药市场将依然保持稳定的增长。根据全球权威的医药管理咨询公司IMS Health的预测,2011年全球医药市场将增长5%~7%,达到8800亿美元。影响未来几年全球医药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新兴医药市场的快速增长;专利药过期促使主要治疗领域仿制药竞争加剧;各国政府医疗改革对于药品开支预算的控制,以及产品创新周期和需求的增加驱动治疗领域的发展。
作为世界领先的医药企业,拜耳医药十分重视全球经济与医药市场的未来发展机遇和挑战,将大力支持与配合医疗体制改革,积极推动药品研发与创新,拜耳要为患者与社会创造更多价值而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