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进:鱼精蛋白短缺重申市场常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5 06:50 来源: 时代周报胡进
由于价廉无利,厂家拒产,医院买不到心脏病手术所必需的鱼精蛋白,问题发展到了不得不“高度重视”的程度。呼吁政府加强管制,保障供应的声音再起。可实际上,如果鱼精蛋白仍然无利可图,短缺现象肯定还会重现,这起事件无非再一次说明,在市场经济中,失败是管制的必然结局。
放眼看去,当今社会关于政府加强管制、监管或规制的言论比比皆是。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自由竞争的市场不可能做到商家的个别利益与消费者利益以及社会利益完全一致。由于自发形成的价格,没有也不可能完全反映商业活动的社会成本,所以仅仅依靠价格机制,不能完全消除企业和私人行为带来的负面“外部效果”。这些所谓的“市场失败”是如此严重,以至于有了普通法、宏观调控和反托拉斯法还不够,非要政府对企业活动做出直接干预不可。这些解释为政府实行管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根据。
可实际上,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分工深度的提高和交易活动的高度复杂化,对政府管理经济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管制的知识专业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大量“管制专家”,既是分工的结果,也是产生更复杂管制结构的原因。像市场里任何专业化分工一样,管制专家总是倾向于能够使他们的专家知识增值的管制体制。但管制专业知识的“买方”只有政府一家,缺乏市场竞争的筛选和淘汰。管制常常声称是为了社会利益,为了保护消费者和全社会免遭企业营利性活动可能产生的损害,但实际上,“为消费者谋福利”旗号下的管制往往出自政府的“政绩冲动”和“权力扩张偏好”,其结果也往往是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正如价格管制是淡季电荒的根源,同理,价格管制亦是鱼精蛋白短缺的根源。政府强制企业开工生产只是临时措施,无法长久。提价也许是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但显然不为公众所欢迎,而且提价也不能一劳永逸,在高通胀持续的背景下,过段时间可能又会出现无钱可赚而减产停产的情况。
当然,也有人提出,政府对鱼精蛋白等利润太薄的必需药品进行补贴,从而激发厂家生产和销售的积极性。然而,是补生产方还是补消费者?补贴标准如何定?其他药品怎么办?都要补贴,政府补得起吗?价格是市场上最有力的杠杆,它可以最有效地配置资源、调节供求。如果行政力量强行压制价格,就会扭曲市场信号、导致供应短缺,这一规律在鱼精蛋白上再次得到了印证。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先后数十次降低了上万种药品的价格,但大多数降价的药品很快就从市场上消失,患者的医疗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还在增加,这也早已证明价格管制在市场上是无效的。除了市场机制,恐怕没有其他既能保障供给、又能让价格合理的长效机制。
《价格法》规定:“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价格”,“在必要时可以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这是药品实行政府定价的法律依据。可是,真有这种“必要”吗?要说“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粮食比药品有过之而无不及,既然粮食可以市场化,药品为什么不可以呢?
如果药品生产及销售实行市场化,鱼精蛋白价格必将有所提高,但这种提高是合理的,公众应该予以接受。市场具有发现价格的机制,只要竞争公平而充分,效率就能提高,成本就能降低,价格就会趋于合理。政府所要做的,是在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不断提高社会医疗保障水平。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