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解垄断卡斯柯定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9 06:35 来源: 时代周报本报记者 洪若琳、崔烜 发自广州、北京
总要发生些什么事情,让平凡的日子变成特殊符号。当人们还未忘记7·23温州动车事故,仍然为事故的发生原因百思不得其解时,时隔不过两月,据新华社报道,9月27日,上海地铁(微博)10号线也发生了追尾事故。
事故发生之后,人们很快发现,9·27事故与两个月前的事故有一个惊人的相同之处,那就是信号调度系统的供应商,均出自同一家企业—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矛头因此迅速指向这家国内颇有规模的信号供应商,时代周报(微博)记者通过梳理卡斯柯的发展轨迹,以及与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体制内通信集团,初步还原国内地铁信号系统的使用和管理现状。
卡斯柯的发家史
闻名于国内信号领域的卡斯柯,成立于1986年,是铁路系统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它与上海地铁的渊源,始于上世纪90年代。
1994年,卡斯柯与当时的外方母公司美国GRS(现为ALSTOM)一道,夺得上海地铁1号线信号系统ATC的合同大单。这是当时国内第一个具备列车自动驾驶(ATO)功能的固定闭塞地铁信号系统。
起初,该项目因使用国外贷款而采用了国外设备,因此相应地,车辆等机电系统也采用了由国外公司提供的类似于“交钥匙”的承包建设模式,全线由美国进口引进。
但据卡斯柯公司的自我介绍,通过上海地铁1号线共三期工程的实施,卡斯柯已经完全掌握了基于固定闭塞技术的地铁信号系统。从1997年初开始,卡斯柯公司参考上海地铁1号线ATS的系统结构和功能,仅用18个月的时间,就自主开发了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TS100系统,并声称,这是卡斯柯地铁信号系统国产化的起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篇名为《卡斯柯公司地铁信号系统国产化报告》中,透露了上海地铁1号线的信号系统从进口转为国产的过程。“由于ATS100的成功,在2001年上海地铁1号线北延伸升级改造时,上海地铁建设公司(现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公司)决定使用卡斯柯公司的ATS100,更换1995年从美国GRS进口的ATS系统,卡斯柯提供的新型ATS系统在2003年初投入使用,成为国内地铁线路中第一个全国产化的实用ATS系统。”
由此可见卡斯柯对自主研发的ATS100的自信程度,以至于要全线更换掉原美国进口系统。自此,上海1号线成为卡斯柯公司的“代表作品”。
但令卡斯柯引以为豪的上海1号线同样有过事故前科。早在2009年的12月,因卡斯柯公司提供的信号系统误发速度码,导致两列车侧面相撞,所幸司机及时制动,未造成伤亡。
尽管如此,卡斯柯仍然是上海地铁信号系统的“巨头”,公开资料显示,上海1、3、4、10号线以及明珠线二期工程,其信号系统都与卡斯柯签订了相应的合同,几乎占了上海地铁的半壁江山。仅仅到2006年,卡斯柯公司地铁相关市场合同已占公司全年市场合同总额的一半,产生了大量利润。
不仅在上海如此,从该公司网站上公布的情况看,2000年之后,卡斯柯公司始终保持着年均30%左右的增速。其生产的信号系统遍布上海、大连、长春、天津、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的地铁线路,承揽或参与的已建、在建地铁信号项目达28项,其中仅京沪两地就占20项,数量相当可观。
仅2009年上半年,卡斯柯在地铁市场先后签约深圳地铁二号线、五号线,广州六号线,北京地铁亦庄线、九号线、房山线等信号系统项目,合同总额超10亿元。
“从1993年开通的上海地铁一号线,到2004年开通的上海3号线、4号线;从2008年中国第一条基于无线通信的北京2号线CBTC信号系统,到中国第一条无人驾驶的北京机场线信号系统,再到已于近期开通的上海10号线,卡斯柯在不懈地推进着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国产化进程。”2010年,《中国电子报》一篇宣传卡斯柯的报道,如此赞美了卡斯柯的成绩。
就在2011年4月,上海轨道交通建设表彰大会上,卡斯柯10号线项目部还获得2010年度上海市重大工程优秀集体称号。
暗藏垄断
但地铁运营现状却不如卡斯柯所描述的那么乐观,就拿此次出事的上海10号线来说,早在两个月前,就已有不良信号记录。7月28日晚,高峰时段,本应开往航中路方向的上海地铁10号线列车,突然逆行,反常地朝虹桥火车站方向开出。事后究其原因,人们发现,卡斯柯信号系统的设计缺陷仍然是主要原因。
信号是列车运行的凭证,尽管投资额在整个工程中所占的比例低(通常在3%以下),但对于提高列车通过能力、提高运能、保证行车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舆论对卡斯柯的背景也颇有微词。
卡斯柯由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与阿尔斯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前者为行业内央企,7年前,其脱离铁道部,纳入国资委管辖序列,但与铁道部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知情人士称,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掌握国内轨道建设的绝大部分资源,而在这其中,存在着一个不可忽略的企业,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下简称“通号院”),它是中国通号旗下重要的全资子公司,承担着集团通信信号科研、勘测、设计等核心业务,该院最初由铁道部设立。
7·23温州动车事故的信号调度系统,包括电路监测维护软件正是由该院设计。
温州事故发生之后,全国铁路系统纷纷在7月27日收到文件,在涉及的上万公里高速铁路和城市轨交中,凡通号院设计研发的产品,都将面临排查和整改。
如果不发生7·23事故,按照原计划,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通号股份”)注资13亿完全控股的这家公司,将会随着集团A股上市募资,进一步扩张业务版图。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称,铁路业内人士都知道,这家通号院相当有来头,这里聚集着一干有权在铁路系统技术评审中发言的专家。其商业模式是在政府资金支持下,既设计研究,又委托生产,然后在铁路系统内顺畅地销售产品。
而知情人士则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国内行业知名的和利时、北方交大微联、浙大网新等信号系统公司,包括卡斯柯,都依附隶属于通号院,其中,卡斯柯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大。而国内地铁的信号系统招标,近年来也几乎被几大公司包揽。
在高铁契机出现后,通号院负责设计了高铁所需的信号调度系统,随着高铁事业的蒸蒸日上,京津沪广深等18个城市地铁轻轨通信信号工程,也由其总承包。
由此通号集团总资产从2007年48.5亿升至2009年102.2亿,年均增长28.2%。主营业务收入从42亿元到79.4亿元,年增长23.6%。
在信号系统迅猛的国产化进程中,国务院与国家计划委员会的政策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1999年和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实施意见》(国办发〔1999〕20号)和《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实施方案》(计产业〔1999〕428号和计产业〔2001〕564号),提出要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机电设备平均国产化率不低于70%,其工作重点是车辆和信号系统,并确定了车辆和信号系统的定点生产企业。
接下来的2002年、2003年、2005年和2006年,几乎以一年一次的频率,分别在不同的文件中提出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的新要求。
尴尬的中国制造
尽管国家对地铁设备国产化率有明确的要求;尽管卡斯柯公司所编写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ATS技术规范》,已被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轨交通委员会发布为行业推荐规范;尽管卡斯柯拥有上述《技术规范》中所要求的、达到SIL2等级的列车监督控制系统,但仔细梳理国内各城市的地铁信号系统,我们会发现,全盘采用国产自主开发产品的地铁线路所占比例依然寥寥无几。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地铁系统内人士告知时代周报记者,核心技术仍以国外技术为主,正是出于安全考虑。
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的地铁信号系统承包模式正在悄悄地起着变化。
譬如广州,广州地铁一号线于1993年底正式开工,其建设模式与起初的上海一号线基本相同,对机电系统也是采用了由国外公司提供的类似于“交钥匙”的承包建设模式,全套引进德国西门子技术,并在国内城市轨道建设中首次引入了国外咨询公司。
时至今日,据广州地铁内部员工称,地铁系统内人员仍公认西门子信号系统为所有线路中的最优。正因如此,广州地铁线路当中,西门子信号系统也一直占较大比例。
而到了广州地铁二号线工程,则转变为通过招标选择了供电系统与信号系统的“项目管理服务PM”,转为由国外企业承担项目管理,以外方为主导,通过控股合资企业引进部分技术,承担部分配套机箱机柜、电缆生产组装工艺;完成协助外方实现集成设计、安装调试、商务管理等服务;设备组装(机柜配线)。
再之后,随着政策的不断深入,到广州三号线筹划时,已变成由国内企业为主导的信号管理了。通过具有国产化资质及产品研发、生产能力的系统集成商,以牵头和项目总包方式参与项目管理,并与国外技术方签订了国产化合作协议,引进部分国外技术,参与设计、安装调试、商务管理工作。上文所述的卡斯柯、浙大网新、北京和利时等,就是负责该项目的管理。
这间接印证了上文所述的,国内地铁的信号系统招标,近年来几乎被几大公司包揽的事实。
尽管如此,通过整理公开信息可见,广州地铁集团仍然倾向于青睐国外的信号系统。针对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的,称广州六号线同样采用卡斯特产品的消息,广州地铁方面在9·27当天晚上向媒体紧急透露,称6号线的信号系统由卡斯柯信号和阿尔斯通交通、中铁电化局三方联合体提供,其中信号系统核心关键设备由阿尔斯通交通提供。
时代周报记者手头的一份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研发项目》的招标书中,也对技术评审均作出了十分详细的要求。
但另一方面,《21世纪经济报道》也指出过,通号院和通号集团的专家或其紧密合作者,在一些技术评审会商中亦掌握一定话语权。
强调高国产化率,基于国外技术改造的“自主研发”,实际上是各技术的融合体。同时,还有央企信号系统公司在行业内实行垄断,这种种因素无疑催生了尴尬的畸形的中国制造,连地铁建设方都对其望而却步,只能另择其路。
卡斯柯式噩梦
这一次,没有雷击,卡斯柯的产品却又扑朔迷离地发生了故障。
“不好意思,我们公司一直是不接受采访的。”9月27日下午,记者拨通了卡斯柯公司的总机电话,一位工作人员礼貌性地回答道。而卡斯柯公司的网站在事故发生后也一直处于无法连接状态。
而据上海当地媒体报道,卡斯柯公司当天为了回避记者采访,将办公室大门紧闭,对按着门铃的访客视若无睹。
“具体的原因我现在还不清楚,但地铁的信号出现问题是很常见。”王梦恕解释道,“跟地上的环境不一样,地下空气较为潮湿,经常会发生电子元件失灵的情况,何况有很多元件实际上是过了使用期限的,所以基本上是难以避免,只能要求地铁公司加强对发生故障后的应对措施。”
但王梦恕并未了解,上海10号线2010年才开通运营,一年后,跟随整个上海地铁的步伐,10号线又将信号系统升级为CBTC,即“基于无线通讯的信号控制系统”,由卡斯柯母公司阿尔斯通的产品“Urbalis888”成为这条线路的神经中枢。
目前地铁的主流信号系统共分为“基于模拟轨道电路的ATC系统”、“基于数字轨道电路的ATC系统”以及“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即CBTC)”。
与依赖轨道定位的前二者不同,CBTC只需要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来确定列车的位置以及速度,不需要在轨道上安装设备,也不与牵引供电争轨道,并且定位准确度比原来大大地提高,更可以完全实现移动闭塞,即不再按区段距离来划出不大于300米的闭塞区,而是完全由计算机控制车间距离,大幅缩短列车运行间隔到90秒,即1分半的时间就能有一趟地铁开出。升级改造后的北京二号线正是使用了CBTC系统,将行车间隔缩短为2分钟,使得地铁的运量能够很好地提升。
尽管研发至今已有30年之久,但CBTC系统依然还有无法避免的缺陷。
据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杜平的文章介绍,CBTC系统的列车定位和移动授权依赖无线信息传输,如果某列车或地面某点发生无线通信中断或故障,就会失去对列车的定位,将对运营造成较大的影响,且故障处理将比原来的轨道电路系统复杂。
另外,CBTC系统采用的IEEE802.11系列的WLAN标准是一个开放的无线频段,该频段不限制其他用户使用,用户较多时容易造成相互干扰,面对如今使用越来越频繁的WiFi网络,这又是不小的挑战。
而列车从地面的一个AP切换到另一个AP时信息传输会有中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丢包现象,即信号数据包无法被接收到。
据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助理工程师冯丽娟所做的一项统计,采用西门子CBTC系统的南京地铁二号线从2010年5月28日开通至12月,车载信号设备最常见的故障是ATP冗余和无线丢失,占到全部故障总数的60%左右,其中ATP冗余发生了577次,线路开通的头三个月,每个月ATP冗余量在120次以上。
这意味着,开通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南京地铁2号线的信号系统故障总数高达960次以上。
确实,地铁信号出现问题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