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五种货币政策工具作用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效果 访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5 07:53 来源: 金融时报记者 牛娟娟
不久前央行召开的年中工作会议指出,下半年,要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必要的政策力度。同时,把握好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进一步提高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要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工具组合,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引人注意的是,这是管理层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五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并将利率、汇率价格型工具提至“首要位置”。如何理解这些新特点和新变化,日前,记者专访了本报专家组成员、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
记者:如何理解管理层将利率、汇率价格型工具提至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工具之前这一变化?这与当前宏观调控方向有何关系?
宗良:近几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主要依赖存款准备金率等非价格型工具,本轮调控运用最多的也是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比如,自2010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高达21.5%,银行可贷资金不断减少,继续上调的空间有限。与此同时,物价形势仍不容乐观。7月CPI涨幅达6.5%,达到37个月以来的新高。尽管从8月起物价水平可能小幅回落,但依然会保持在较高水平。既然通胀压力较大,那么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偏紧就是题中应有之意。因此,在物价高企、流动性过剩和数量型工具操作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利率和汇率等价格型工具,实现控物价的目标,是一个必要而又现实的选择。具体而言,利率工具的运用将有利于应对投资推动的通货膨胀,而汇率工具则有利于应对输入型通货膨胀。
记者:在当前价格型工具重要性日益凸显的趋势下,您认为利率工具该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
宗良:由于维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依然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利率等价格型工具是必要而又现实的选择。充分发挥利率在宏观调控中的独特作用需要把握两点:一是根据形势变化,灵活选择利息调整政策。今年以来已经连续加息三次,但鉴于三四季度物价水平依然较高,负利率已经持续了近两年时间,应该说需要加息,但考虑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在较高的增速,物价水平得到初步控制,有较为灵活的政策空间,加之目前面临较复杂的国际形势,短期内西方国家利率将保持在较低水平,为使我国经济处于控制物价和经济增长的平衡状态,可选择灵活的利息调整政策。二是加快市场利率化改革。今年以来,存款理财化和贷款证券化现象已经表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在悄然进行。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完善我国资金收益率曲线,有利于提高资金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改善抑制通货膨胀,也有利于破解利率和汇率二者之间的困局,增大货币政策操作空间。
记者:在今年以来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手段多次动用后,未来央行的政策取向将可能更加倚重汇率工具,即通过人民币的升值来削弱长期以来高企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对此,您怎么看?汇率工具如果要跃至货币调控前台,又该如何着力?
宗良:目前国内CPI形势严峻,需要多策并举和标本兼治。造成通胀高企的原因很多,其中输入性通胀居高不下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加快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依然是汇改的重点,在此基础上让人民币适度升值,有利于增大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空间和灵活性,有利于减轻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也有利于稳定人民币升值预期。近几年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积累了一些问题,比如结售汇制度导致被动货币供应增加掣肘货币政策、外储增加及其贬值风险、单向波动导致投机、汇率波动缺乏弹性不利于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等。
这次会议强调更加重视汇率政策的运用,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完善宏观调控政策工具。我国汇率改革相对缓慢、汇率波动缺乏弹性,在为我国出口企业转型升级、扩大出口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结售汇制度导致外储规模不断增大、利率政策因受制约而缺乏灵活性、输入性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等。因此,加大汇率政策运用,是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政策工具、提高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二是解决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汇占款被动性投放,而外汇占款又是与我国特殊的结售汇制度密不可分的。加大汇率政策运用,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可以减少甚至消除为了维持固定汇率而向市场释放流动性,这可以起到缓解流动性过剩和减少外汇储备增量的作用。对抑制通胀、解决外汇储备规模过大问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是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逐步实现资本账户开放。在汇率、利率和资本账户开放的三角关系中,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就要实现资本账户开放,而资本账户开放,要求要么放开利率,要么放开汇率。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向开放逐渐迈进的过程中,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倚重汇率工具具有更加紧迫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记者:您认为下一步应如何进一步发挥五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增强宏观调控效果?
宗良:这次会议强调综合运用五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考量在于,前期对数量型工具运用比较频繁,但对价格型工具运用相对较少,但这种摆布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流动性依然过剩,价格水平连创新高,货币政策之间的掣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流动性、管理通胀和维持宏观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管理部门强调要多策并举,在继续运用数量型工具(比如存款准备金率、社会融资规模和M2等指标)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价格型工具(比如利率和汇率)的运用。
正如前面提到的,由于市场预期的形成,单一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局限性开始显现。只有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从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多管齐下,才能更加行之有效地达到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另外,货币政策工具的选取与运用也应当取决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我国通胀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有流动性过剩、食品价格、房租以及输入因素等,因此只有发挥五种货币政策的作用,才能比较有针对性地解决通胀问题,增强宏观调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