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只是暂时现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5 07:52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莫莉

  主持人:本报记者 莫莉

  特邀嘉宾:汇丰银行 屈宏斌

       北京社科院 任丁秋

  在发达国家经济复苏遭遇逆风的时候,不少新兴经济体虽总体持续复苏,但近期也出现了经济放缓的迹象。那么,这种经济放缓迹象是短期的,还是一种相对长期的现象?新兴经济体能否继续充当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力量?面对全球经济诸多不确定性风险,不少新兴经济体国家的通胀仍处在高位,其未来紧缩进程会否受到发达国家经济再度发生衰退担忧的影响?目前,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了分化现象,这种分化的势头会否持续?针对上述问题,本报记者与汇丰银行亚太经济研究联席主管﹑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北京社科院外国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任丁秋进行了独家深度对话。

  主持人:近一段时间以来,西方主要经济体增长再次受阻。尽管目前很难判断会否进入二次衰退,但对各经济体的损害已然造成。与之相对应的是不少新兴经济体经济出现了放缓迹象,您认为导致新兴经济体经济运行放缓的原因有哪些?

  屈宏斌:今年一季度亚洲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加快,出口创历史新高,当时各国政策层所面临的唯一问题是通胀有抬头迹象。然而,二季度人们就观察到,新兴经济体增长开始明显放缓。究其原因,部分在于天灾,如日本海啸就对亚洲地区贸易造成了严重影响;其次是国际油价上涨,虽说这一因素对亚洲的影响不如西方那么直接,但油价上涨对西方消费的负面影响以及主要经济体复苏乏力不免传导到亚洲,并使亚洲出口失去动力;此外,新兴市场各国前期为应对通胀和资本流入所实施紧缩政策开始奏效,紧缩性政策带来了经济放缓。随着亚洲经济领头羊——中国增长有所放缓,亚洲其他经济体经济也不免乏力。

  应该说,新兴经济体在本轮复苏中表现突出。之前尽管西方主要经济体需求乏力,但有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的需求支撑,而大宗商品出口国在本轮复苏中是主要受益者。但这一情况现在开始有所分化:中国和印度经济相对来说表现平稳,而开放的小经济体受外部冲击以及贸易波动的影响相对来说大得多。新兴经济体的差异开始放大。

  任丁秋:的确,随着发达国家经济遭遇冷风,不少新兴经济体经济也出现了放缓迹象。我认为,导致新兴经济体运行放缓的原因包括: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和石油价格上涨、发达国家需求疲软、制造业萎缩、经济活力减弱、全球流动性泛滥以及通胀压力增大。而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比较缓慢,西亚北非政局动荡和日本地震以及海啸发生,又为其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

  主持人:您认为新兴经济体经济放缓是短期的,还是一种相对长期的现象?

  任丁秋:我认为,即使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仍将维持复苏的态势,其经济增速仍会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水平。全球经济实力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转移的基本态势已经形成,新兴经济体已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来源。新兴经济体目前出现经济放缓的迹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巩固经济会走向复苏和回暖,并还将维持一个较高的发展速度。

  屈宏斌:从亚洲的情况看,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在于中国将保持增长态势。尽管中国抑制通胀的战斗尚未取得完全胜利,但随着通胀压力有所趋缓,政策当局的紧缩将暂告一段落。这对于亚洲乃至全球均至关重要。年内中国步入9%左右的平稳增长区间,市场对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可能硬着陆的担忧也将随之消散。汇丰对于今年新兴市场整体的经济预测仅略有下调,从6.3%至6.2%,明年从6.2%调至6.1%。我的判断是,新兴市场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放缓应是非常温和的。

  主持人:在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经济一蹶不振,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力量,您认为这一现象未来还会持续吗?能够持续多久?

  屈宏斌:世人有目共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在2008-2009年危机期间表现出了超预期的弹性和灵活性。尤其是内需所焕发的力量足以消除出口受外需拖累负增长的影响。实际上过去十年,中国的投资需求对全球投资的贡献率已超过美国,而近几年消费需求对全球消费增量的贡献也开始超过美国。新兴市场经济中的另外一个大国——印度经济相对封闭,我认为其受外部经济波动的冲击相对要小。但拉美以及俄罗斯的情况则并不乐观。其中,巴西经济受紧缩政策以及货币升值的影响增长已明显放缓。鉴于该国央行已开始降息,政策重心已从之前的抑制通胀转移到刺激增长上。俄罗斯由于出口优势不再明显,加上国际油价可能不会再回升,今年及明年俄经济增长可能继续回落。

  任丁秋:我认为,新兴经济体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力量,这种现象未来还会持续。在世界经济渐进复苏的过程中,新兴经济体仍将扮演重要角色,提供促进全球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动力。

  主持人:面对全球经济诸多不确定性风险,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开始出现分化,您认为未来新兴经济体整体货币政策走势如何?是否继续分化?分化的程度会很大吗?

  任丁秋: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上升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制定和操作的难度加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已多次提高利率,目前利率处在较高水平。如巴西央行今年以来连续4次加息,基准利率达到12.25%,而经济增速明显回落,目前已转而开始降息。但印度这类国家仍在持续加息,韩国等国则暂停加息,以静制动。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胀上升和国际资本流入的双重压力,货币政策处于两难选择。由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和金融情况千差万别,从整体看,新兴经济体不可能采取完全一致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加可能会出现部分趋同、总体分化的趋势,但这种分化的程度不会很大。

  屈宏斌:从总量上来说,美国消费量比整个亚洲要高出两倍多。美国以及欧洲消费需求疲弱无疑会给亚洲等出口仍为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力量之一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带来一定冲击。对于小国开放经济体而言,全球贸易波动的影响往往是主要的冲击源。新兴市场中继巴西之后,拉美的智利、秘鲁可能很快步其后尘,开始放松政策以避免增长超调。而在亚洲经济体中,新加坡、韩国和马来西亚很快将感受到增长的压力。但印度可能在9月将继续上调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在最近扩大准备金率计提范围后,估计货币政策紧缩可能不会再继续加码。而巴西的意外降息表明,新兴市场各国央行对于经济增长可能再次下滑的担忧有所增加,但各国货币政策短期内所表现出来的分化可能只是暂时的。

  主持人:与经济走势前景不确定并存的是不少国家通胀仍处在高位,目前市场对欧美量化宽松政策或会进一步扩大仍有预期,您认为就当前而言,在经济运行风险和通胀风险之中,哪个风险更大?除了这两者之外,您认为新兴经济体还需关注哪些问题?

  屈宏斌:对于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来说,在通胀和增长政策平衡中有更倾向于后者的传统。此次巴西央行意外降息再次表明了这一点,因为该国12个月累计通胀还在上行区间。但我并不认为其他新兴经济体也会很快进入降息周期,因为对于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来说,通胀风险仍是一段时间内更主要的政策关注点。人们近来常常将当前的情况与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情况来作对比,也有决策者认为早一点放松比晚一点好。但就全球经济放缓的态势看,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目前所经历的是放缓而不是衰退,经济在缓慢增长而不是收缩,因而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至少不会出现如2008~2009年间出口负增长的情况。因而,政策关注点仍应更多聚焦在国内需求和结构调整方面。以亚洲的情况为例,增长对于信贷的过度依赖今年以来又有所抬头,根源仍在于各国政策利率仍低于中性利率的水平(中国除外),货币条件仍偏宽松,需进一步收紧。

  任丁秋:新兴经济体各国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如巴西今年上半年经济出现过热现象,通胀压力增大,但眼下巴西央行声称,经济减速已取代通胀成为该国主要经济担忧所在。新兴经济体一方面要抑制经济过度下滑,另一方面又要防止通胀加剧。我认为除此之外,新兴经济体还需关注和解决制约经济增长的长期矛盾和问题,如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创新的制度机制不够完善、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实现贸易平衡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