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再议民间借贷:P2P宜信模式引争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5 14:19 来源: 中国经营网

  近日,民间借贷风险备受关注,被认为是民间借贷的网络版“人人贷”(P2P)也引来热议。

  近日,民间借贷风险备受关注,被认为是民间借贷的网络版“人人贷”(P2P)也引来热议。

  近日,银监会下发了《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警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与P2P网络借贷平台之间建立防火墙,防止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体系蔓延。而号称“中国领先的P2P信用贷款服务平台”的宜信公司运作模式更是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人人贷:民间借贷的网络版

  业界普遍认为,网络借贷实际上是一种民间借贷的新形式,是小额民间借贷公开化、网络化的表现。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人人贷”,就是有资金并想投资的个人,通过中介机构牵线搭桥,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有借款需求的人,出借人与借款人直接签署个人间的借贷合同。

  自称是“中国领先的从事个人信用贷款咨询与管理的专业性服务平台”的宜信公司在2006年率先推出“个人对个人”(“P2P”)的信用贷款和财富管理服务,“无抵押贷款”的“宜信模式”也由此而生。

  P2P贷款模式起源于英国,核心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使具有闲置资金的个人与有贷款需求的个人或企业,能在线上通过平台自行配对。

  自2007年第一家上线以来,P2P网络借贷迅猛发展,但同时也隐藏着诸多风险,如今,银监会对P2P贷款平台风险作出提示,P2P网络借贷的好日子也似乎要到头。

  再议民间借贷:P2P宜信模式引争议

  P2P宜信模式被指违规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宜信的P2P商业模式是,吸收资金供给方的资金,并将其提供给资金需求方,与所谓“自行配对”不同,在这个过程中,资金供需双方的配对由宜信进行,客户并不能选择贷款的投向。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以客户的身份致电宜信客户经理,该客户经理告知,客户在融出资金时,首先要和宜信签订一个居间合同,之后,再在宜信指定的借款客户明细上签字,这样就完成了相关法律手续。

  因此,宜信的模式被业界认为与商业银行或信托公司无异,但后两者都需要申请金融特许牌照,某国有大行人士表示,宜信的这种资金中介行为应属违规。

  宜信回应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昨日下午,宜信刊发了《关于宜信业务模式的相关说明》对业务模式进行介绍。宜信称,客户利息超过银行贷款利率四倍”的说法并不正确。

  “目前,民间借贷有多种类型,P2P只是其中的一种。”成都贝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宇向记者表示,“我们的模式与P2P的模式主要区别是:出借人和借款人必须是同城;出借人必须有超值抵押物。”

  “风险提示是必要的,但是尽快出台专门针对民间融资的法律法规,有效防范风险就更加必要。”四川省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协会会长王永其表示,对于民间融资应该变堵为疏。此外,他认为“人人贷”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尤其是网络交易可能会让一些风险不能被有效的识别。

  监管部门

  消息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部分银行日前收到监管部门下发的风险防范工作通知。通知提出,金融机构要高度警惕近期网络借贷、民间借贷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领域凸显的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筑牢防火墙。该人士表示:“对部分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从事高息揽储和高利贷等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将严厉惩办。”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

  P2P网络借贷,借款时间快,手续简单,但由于缺乏监管,存在许多风险。据金融时报报道,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一位信贷人士介绍,贷款的两个基本原则是专款专用和信息对称,网络借贷虽然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以及其他渠道对借款人基本信息进行调查,但这只是贷款的最基础部分,借款人的信用、经营状况以及贷款用途很难跟踪调查,这是最大的风险所在。

  编辑 王孖1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