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核能决策考验政治家智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5 15:41 来源: 《中关村》

  Decision on "Nuclear Energy" - making Tests Politician's Intelligence

  “每临大事有静气”是政治家的素质。我国政府在应对福岛核泄漏危机的处理过程中,结合国情采取了科学措施。

  "Be Calm before the important event" is the politician's character. Our government takes science measure with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s in the process of dealing Japan’s Nuclear Crisis。

  文  萧惑之(北京)

  我曾在《中关村·自由谭》上发表过《“谈核色变”和“安神补脑”》的言论,说“当德国数万人上街游行要求政府终结现有的一切核能设施时,总理默克尔立即表态,予以否决。德国需要核能,核能是再生能源成熟前不可或缺的过渡技术;同时她又要求从日本核泄漏中吸取教训,更加重视核能安全,加强防范深度”。一位热心的核物理专家来电指出,“德国总理默克尔是反对继续发展核电的……”。经核查,确实如是;不过那是在“德国民众舆论”的压力下,这位政治家随机应变,考虑选情态势而做出的“决策”。换言之,3月末“肯定”,5月初“否定”。这也是“与时俱进”罢。

  无独有偶。政治家用“弃核”捆绑“选票”大有其人。这次福岛“核危害”的肇事者日本就一直在政客们的把玩之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凄凄惨惨戚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核泄漏”的实情和原因益发清晰,应该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菅直人的政客本色也是充分暴露的,“鞠躬哈腰,平息国内民怨;高调表态,安抚国外民愤”,也只能看成“这是事势相逼,不得不尔”的权宜之计。意大利的总理官司缠身,玩女人成癖,在此难得“讨民心”的时候,更是聪明过人,也立即表态“弃核”,赢得“绿色组织”的喝彩声。其实,意国早在20年前已将4台核电机组关闭了,现在出来讲些“槛外人”的话,不是捞取政治资本又是什么呢!更有趣的是,连我们宝岛台湾的政客在博弈中,也不忘抓住机会用“渲染核灾难”取悦民心来拉选票。民进党的蔡英文女士放言,“台湾要汲取日本的核灾害教训,应以德国为榜样。”殊不料,“伐核忘祖”,李登辉不悦,出言呵斥,方不再吭声。马英九比较识时务,“核能政策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让每一个电厂都符合安全标准,才是目前最重要的政策”。

  核能利用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之一。如果从1942年美国建成第一座核裂变反应堆算起,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业界专家认为,“核能利用是人类至今为止在技术发展和工业进步上所获得的最高阶段成果”。放眼望去,全世界正在运行的400多座核电站为人类提供着清洁能源。不可想象这些核电站如果“顿失”炽热,地球将如何面对。当然,我们也千万不能忘记,几十年来曾发生过3次令人胆战心惊的重大事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踏着前人的肩膀,核聚变技术正在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可控核聚变”迈进,因之我们不能把“偶发”事故视为“必然”结果。

  美国政府的“首脑”们是清醒的,《华尔街日报》如是说——“物质和技术进步的悖论是,他们越让我安全,我们似乎就越害怕风险。我们生活越舒适,就越不想冒险,但风险是通往未来进步的惟一道路。”法兰西政府的“官员”们更务实。众所周知,法国核能电占比80%之大,“去核”不就是“断臂”吗?因由技术世界领先,应对也就从技术着手,“更上层楼”。

  “每临大事有静气”是政治家的素质。令人欣慰的是,我国政府在应对福岛核泄漏危机的处理过程中,高度重视,依靠科学,借鉴各国经验,结合国情采取科学措施。正如专家所评说,“安全性的考虑当然是第一位的,但绝不能受‘恐慌氛围’和非理性舆论的干扰,轻易地将我们多年来自主研发的平台和积累下来的技术经验抛弃。”当然,我们更冀望时下中国的“四大”承担设计和建设的核电企业,高瞻远瞩,目标一致,彼此沟通,消除龃齬,取长补短,团结互信,联袂共舞,为中国的“核电”建设打造一片令世界瞩目的新天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