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1万亿消费信贷 为中国金融机构助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5 15:38 来源: 《中关村》

  21 Trillions Consumer Credits Help China Financial Institution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预测,中国个人消费信贷将从现有的7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5年的21万亿元。未来5年将以年均24%的速度增长。而从2005年至2010年,其年均增长速度为29%。

  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 BCG ) forecasts that China's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will increase from present 7 trillion yuan to 21 trillion yuan in 2015. There will be an annual growth rate of 24% in the next 5 years. And from 2005 to 2010, 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is 29%。

  文  本刊记者 程桔华

  近几年,中国消费信贷开始腾飞,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和汽车贷款量保持强劲增长。这一趋势出现于各个财富阶层和年龄段,但中国最大城市的年轻和富裕消费者的借款可能性最大。然而,该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金融机构正在努力开发有效的业务模式、建立优质的服务运作体系并深入分析消费者。为了抓住下一轮的增长势头并创造可持续的利润率,金融机构必须进一步提升内部能力,更加了解消费者的重点需求,更有针对性地选择目标市场、消费群体和产品线。

  中国的消费信贷市场快速发展,并在各个方面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力。虽然这一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但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目前贷款余额最大(7万亿元人民币)的国家。

  虽然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但中国的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汽车贷款和无担保个人贷款在最近几年强劲增长。从2005年到2010年,中国的消费信贷余额以平均每年29%的速度增长。波士顿咨询公司在8月31日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巨龙展翼:中国消费信贷开始起飞》显示,预计未来5年的增速略降至24%,到2015年总计为21万亿元人民币。

  如此巨大规模的市场不仅为本土成熟银行,也为外资银行和规模相对较小或新成立的本土银行,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会。但是为了抓住这些机遇,银行必须谨慎地选择产品和消费群体,并相应地调整业务模式,同时需要根据中国各类消费者的特定行 为和侧重点来制定战略并合理实施。与许多其他国家相比,在中国开展业务会更为复杂,因此银行业必须培养耐心并致力于在该市场的长期投资。

  消费信贷为何在增长

  消费信贷发展的基础在于经济增长和个人收入增加,而中国在这两方面都已经非常出色。中国是从金融危机中快速恢复的国家之一,并在2010年第二季度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的GDP以10.3%的惊人速度增长。

  随着经济的强势增长,社会各阶层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升。这些因素都推动2010年零售销售额增长超过18%。在过去5年内,中国财富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长。BCG研究表明,富裕家庭(可投资金融资产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家庭)和中产阶层家庭(可投资金融资产在20万到50万元人民币的家庭)的财富在过去5年以15%左右的速度快速扩大。这些家庭通常有很强的消费欲望,且对消费信贷产品有很强的需求,因此为银行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除了广泛的经济优势外,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因素也促进了消费信贷的激增:

  初期渗透率低。10到20年前,中国的消费信贷几乎为零。21世纪,初信用卡才被广泛引入国内,住房抵押贷款也是近几年才流行起来。消费信贷占GDP的比例在2009年仅为18%(2004年为11%)。这一比例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市场的水平,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其可比渗透率达到40-50%)。随着市场日渐成熟,BCG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这一比率将接近30%。

  政府支持。在政府积极支持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国内消费水平在近几年快速提高。例如,十二五规划的一项关键议题是将以出口和投资为驱动的经济转向以消费、出口和投资为驱动的经济。计划目标是到2015年个人消费占GDP的比例从目前的36%增至42-45%。政府也出台了相关举措以刺激汽车、家电和家装消费。例如,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现在鼓励当地银行发展一般性消费金融业务。未来政府的政策将继续鼓励消费和融资。

  极具吸引力的经济效益。与公司贷款相比,消费信贷产品提供了出色的风险调整后回报。例如,2009年中国住房抵押贷款不良贷款率仅为0.6%,相比之下大量公司贷款的不良率在1.6%。虽然住房抵押贷款的定价经常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下调(最多在30%),但其仍为银行在扣除预期损失后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利润率。

  对于信用卡和一般性消费金融类贷款而言,不良贷款率会更高些(2009年分别是2.8%和2.5%)。但是,潜在利率高达两位数,有效地提高了风险调整后收益。然而,汽车贷款因其低于基准利率较多以及较高的不良贷款率(2009年是2.8%)而导致利润水平较低。

  由于中国监管部门现在对基于风险的定价给予了更多的灵活性,因此BCG预计消费信贷的经济效益对银行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放松了对利率幅度的控制,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不设上限(除信用卡外,其上限是基准利率的2.3倍)。更多银行将采用基于风险的定价,这样有可能提高利润率。

  金融机构的下一步行动

  “尽管中国的个人消费信贷出现飞速增长,但并不是每家金融机构都适合在各条产品线或地域市场进行竞争。”报告撰稿人之一、BCG北京办公室的合伙人黄河先生表示,“金融机构只有充分了解各项借贷业务的市场特点,才能在所选市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模式。”

  对此,该报告进一步评估了这一竞争市场的主要特点以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不同挑战。

  规模最大的消费信贷业务(住房抵押贷款)传统上被五大行主导——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股份制银行(公开上市)和城商行在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上表现活跃,并扩大到其他产品领域。例如,招商银行通过确定战略重点、与旅行类合作伙伴和零售商推出创新的联名活动,以及支持网上银行的强劲IT平台,在信用卡业务方面树立了领先地位。其他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进入了一般性消费金融市场,与五大行展开激烈的竞争。

  BCG 的调查表明,在客户品牌认同度方面,五大行仍占住房贷款抵押产品的82%(即82%的受访者愿意选择五大行开展抵押贷款业务),占汽车贷款市场的70%以上。这些机构也对房地产开发商和汽车经销商等销售渠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们能够与这些商户合作来提供信贷产品。

  股份制银行和小型银行发现很难在住房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上竞争,但逐步缩小了在信用卡和一般性消费金融上的差距。股份制银行在这两项业务的客户品牌认同度分别是24%和26%,而五大行在这两方面的客户品牌认同度是69%和67%。此外,银监会正在试点的一般性消费金融公司为新进入者提供了备选的平台。

  BCG调研发现,五大行的消费信贷业务客户品牌认同度在所有客户群体和不同级别城市上占据着主导地位。五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富裕群体和年轻群体上客户品牌认同度方面的差距最小。

  报告的另一位撰稿人、BCG香港办公室的董事经理高浩然先生表示:“五大行在许多产品线上成为我们受访者的首选,品牌认同度高。然而,它们实现增长的主要挑战在于整合大型组织架构、管理产品组合并提升服务质量。领先的股份制银行如果能够在服务上实现差异化并利用信用卡平台进入一般性消费金融领域,那么它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竞争战场。对于小型银行而言,应该寻找合适的细分市场。它们必须细致分析客户行为,从而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特色产品。”

  “随着竞争的日渐加剧,没有一家老牌银行可以坐享其成。任何一家希望在这个市场上实现可持续盈利增长的大型机构必须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并为所选细分群体提供具有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梁国权先生最后表示:“BCG相信,这将是中国金融服务市场发展的又一个振奋人心的起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