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陕西周至:容器栽苗育出好收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6 22:07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徐洲成

  通讯员 陈磊报道

  一亩地能种植多少株玉米,产值是多少?农技人员给出的答案是5000株左右,以亩产700公斤计算,产值约为1400元;一亩地能种植多少株苗木,产值是多少?园林公司工作人员给出的答案是1500至3000株,产值约为3万至6万元;而周至辛家寨乡恒洲村苗农给出的答案是30万株!如果种的是白皮松,亩收入可达30万元。同样是一亩地,让产值和效益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到底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了周至辛家寨乡。

  8月上旬,正是关中平原玉米抽穗拔节时节,但在辛家寨乡的恒洲村、沙河村,却几乎看不到玉米,路两边的田地里,高高低低都是松树小苗。高的有十几厘米,低的只有二三厘米,一株紧挨一株,织成一片片厚墩墩的绿色地毯。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怎么也不会想到,原来苗木竟然也能这么密植。看到记者疑惑,正在田边除草的苗农史建斌轻轻拨开松苗,指着地里用一个个像小号纸杯大小,装着营养土的塑料袋拼成的苗床对记者说:“那东西学名叫容器,我们一般都叫‘袋’,简单地说,一亩地能装土多少‘袋’,也就能育多少株苗子。”

  就这么简单?事实上,记者注意到,在辛家寨乡的周边,看似相同地理环境,也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在种松树苗。学农出身的辛家寨乡党委书记告诉记者,“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是容器苗木的种植对土壤的基本要求。辛家寨乡土地属于轻砂质土壤,土壤通透性、排水性好,种粮差一些,却适合容器苗木的培育,而且育苗床的设置和容器内营养土的配方也都有相应的要求,不讲技术是绝对不行的。”

  容器内盛有培养土等基质,只是为幼苗成长提供了较好的营养基础,要想让苗木长得好、长得壮,还得解决种子出苗问题和做好出苗后的管理工作,已有好几年作务经验的村民辛军民介绍说,得把买来的种子进行消毒,然后经过48小时浸泡,并保持相应温度,等到种子发芽了,再点籽、覆土,还得搭网看护,出苗后,施肥、浇灌、除草等,道道工序都不能马虎。加上人工和种子一亩地的年成本在2万至3万元。

  2万至3万元成本的风险可谓不少,可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就拿作务相对简单的油松苗为例,按每亩出25万株商品苗、一苗4毛钱的价格出售,一年的收入就可以达到10万元。如果是白皮松,一苗1.2元,亩收入达30万元。”

  据辛家寨乡乡长张建国介绍,为积极推动容器苗木的产业化和规范化发展,乡政府还专门邀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县林业局专家对农民进行了技术培训。目前,以恒州村为中心的容器松柏苗木全乡发展到了近万亩,每天都有各地的客商前来采购。下一步,乡上将进一步坚持“密切关注、主动介入、适时引导、全力支持”的方针,做到规划、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的“四统一”,同时引导农户成立生产协会、专业合作社组织,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集中起来,形成统一的生产和销售,降低种植风险,保障苗农们持续、稳定地增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