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海临港海洋高新区“试海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7 02:34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何勇、杨晶晶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编者按/ 海洋经济发展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态势。今年以来,山东、浙江、广东等省份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相继获国务院批复, 2011年1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出台;3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出台;6月,舟山群岛新区获批;此前,广东省也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展海洋经济。

  多个蓝色经济区获批,给2007年年底就成立的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发展海洋经济,在我国并无成功模式可供借鉴,定位于海洋经济的省份无不是抢资源、争政策。那么,海洋经济该如何发展?海洋产业如何“深耕”?上海临港海洋高新区的发展或能解答一二。

  2011年初,全国刮起海洋蓝色旋风,从天津一直到山东、广东等地区开始纷纷向海洋要资源,向国家要政策。而早在2007年11 月就成立的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园区(下称临港海洋高新区)在三年前就定位于海洋经济。实际上,“公司制”的开发模式让临港海洋高新区在最初定位就不在政策、资源的争夺上设计,而是通过集约化、高新化、产业化,走出了一条以产业集聚、平台支撑的智慧化发展道路。

  如今,按照上海市政府的目标定位,上海临港高新区要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以技术带产业

  用临港海洋高新区一级开发主体、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程胜海的话说,这里是“一个小基地但干的却是大事业。”

  2007年11月,在临港新城主城区内,临港海洋高新区正式成立。经过3年多的发展,在这片芦苇荡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占地6.2平方公里,在国内已经具有初步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园区。

  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引擎和动力,这是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最基本的定位。

  在程胜海的名片上“临港海洋高新区”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叫“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我们公司还有一项功能就是要把海洋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程胜海解释说,把临港高新打造成国内“海洋高新科技集聚区、海洋科技创新区、海洋科技人才培养区”,最终建设成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国内大多开发区或园区发展模式大多都一样,企业进驻给一块地就行了。而我们基地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推进海洋科技产业化,需要创新机制形成政产学研金一体化发展模式。而且基地总面积只有6.2平方公里,如此局促也注定了不可能走土地经营之路,我们的定位就是想完全走一个产业化发展之路。”程胜海说。

  出面为科研成果找投资人,就是产业化的一项任务。临港海洋高新区引进了上海浩思国家海洋生物疫苗研发中心,该中心的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张元兴教授经过近十年研究开发出中国首例海洋生物疫苗,这一产品应国家近海养殖所需,一经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养殖鱼类滥用抗生素从而对生物链、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状态,填补了鱼类养殖疫苗空白,消除海鱼类食品安全的隐患。对于这项新药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海洋园区为这个项目寻找到了投资人,还为此项目提供了政策支持,从项目所需资金、研发空间、政策支持到产业化、市场化,产学研一体化扶持企业成长。

  随着海洋经济在各地陆续发展,程胜海感受到最明显的变化是:如今的发展环境和气氛更有利于临港海洋高新区的发展。“我们刚刚起步的时候主要靠自己造势,孤掌难鸣。现在大家都认识到发展海洋经济的必要和前景,我们发展海洋经济也就有了一个重要的产业背景支撑。”程胜海表示。

  聚焦高端海洋产业

  相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临港海洋高新区的技术产业化有着自身的载体支撑和市场需求。

  目前, 依托浦东临港新城的建设,上海在临港海洋高新周边基本形成了成熟的海洋相关产业群布局;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体功能的洋山深水港对近海的生态环境、服务配套等方面有较大的服务需求;国家装备产业示范区的临港重装备产业区、主产业区也集聚了中船集团、中航集团、沪东造船发动机、卡尔玛港口机械等重大项目。

  “如振华港机,它在港口机械领域占据世界76%的市场,我们可以紧紧围绕这个相对高端的市场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程胜海说,“我们发展海洋经济就是要发挥原来这些产业链的作用,如果以没有积累的产业为依托,发展海洋经济也就是无本之木,也就没有基础,我们发展也就失去了根基。”

  尽管现在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和意识都有很大提高,还是需要产业聚焦。“要从关心大制造,转变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否则每年的财政补贴都流到大制造产业去了,真正核心的东西却没有培育出来。”

  对此,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许惠平教授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他举例,可在海水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叫水密接插件的电器元件(水中插电使用,不漏水),目前国内很难生产,差不多都要从国外购买,带光纤的一个就要十几万元,尽管国内有些能够生产,但插拔20多次可能就要进水,而国外生产的插件可插拔几千次。还有一种用于海底观测的结构核(海底观测网的核心设备),一个就需要二三十万美元,如果国内自己生产的话,50万~60万元人民币就够了,但国内很少有企业生产。

  “发展海洋产业关系到国家海洋战略利益,今后的海洋高新技术研究势必走向高端化和产业化。”许惠平说。

  对标法国布雷斯特

  自上任以来,程胜海走访了很多国内国际有关地区的海洋工程企业,而最让他羡慕的是法国的布雷斯特,这是世界海洋科技产业的代表之一。

  程胜海说,布雷斯特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园区的标的意义在于战略层面上的定位。临港海洋高新区希望成为中国海洋科技产业的标杆。

  目前,临港海洋高新区正在一步步实现它对目标的追赶。“我们现在是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通过与国内的一些高校、研究院所、海洋工程企业合作,推动他们的关键技术,主要是应用技术的孵化和产业化,进行原始创新;另外还与国外的一些海洋科技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合作,吸收引进、集成创新。”程胜海表示。

  2008年,上海海事大学搬迁进驻临港新城,2009年海洋大学也完成整体搬迁,这两所大学相继进驻临港海洋高新,这为临港高新积聚海洋科技和管理人才,打造海洋人才培养基地,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由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牵头建设的上海临港海洋科技孵化基地,也集聚了众多科技创新、创业机构和资源。

  此外,目前临港海洋高新区还与法国布雷斯特海洋科学园、美国休斯顿海洋科技园、日本等地区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先后引进重点项目在海洋生物疫苗、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以及海洋现代服务等多个领域具有国内领先技术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链接  法国布雷斯特简介

  法国布雷斯特是法国海洋科研中心,是欧洲的海洋科技中心,其依华兹海洋科技园,是世界海洋经济龙头科技园。布雷斯特海洋经济主要以国防、造船(修船)、通讯、精密仪器(机械工程)、食品加工、生态科技、海洋科技为主,特别在海洋高科技研究及开发方面,集中了法国60%的海洋科研力量,法国国家海洋开发研究院、欧洲大学海洋研究所、法国国家通讯研究中心等这些主要机构都设置在这里。布雷斯特的海洋科技力量引领和辐射欧洲,集约化、产业化和军事化程度相当成熟。

  投资要点

  区位优势

  位于上海主要的靠海区域,上海海岸线是160公里,上海临港海洋高新区占了整个上海海岸线的2/3。

  开发模式

  公司制的开发模式,管委会负责土地的招拍挂,开发公司负责园区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开发公司直属国资委(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比于管委会的政府管理政企联合更加灵活和市场化,在招商引资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

  产业优势

  定位高端,产学研一体化。

  比较优势

  产业链完备,人才高端。

  有待提升

  目前,临港海洋高新区的一些配套软硬件设施还未跟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